那是当着百姓说的话。
当不得真。
眼下,杜启却是直接说了。
胡有山深吸口气,郑重道:“殿下,卑职本就是焉耆州的人。如果还在焉耆州担任刺史,恐有不妥,请殿下三思啊!”
杜启道:“本王既然用你,就信你。更何况,让你担任焉耆州刺史,并非是什么好差事,是一个苦差事。焉耆州的官员,本官曾允诺不会轻易罢免,但会做出调整。官员的调整,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会触动很多人的利益。所以,不要认为这是什么轻松的事情。”
胡有山一听,不再多言,道:“蒙殿下信任,卑职自当竭尽全力,不负殿下厚望。”
杜启道:“有胡公在,本王无忧矣。”
胡有山却是神情肃然,一副要全力以赴的样子。事实上他作为焉耆国的老臣,蒙
杜启的信任,再度担任焉耆州刺史,执掌焉耆州,那是极为少见的。
杜启偏偏这么安排了。
胡有山很是感激。
对于治理焉耆州一地,胡有山是有把握的。焉耆州大大小小的州县,大大小小的区域,他心中有数,有十足的自信。
杜启话锋一转,忽然道:“胡公身为焉耆州刺史,准备从什么方面介入政务?”
胡有山略作思考道:“殿下,下官执掌焉耆州,总体而言,是缓缓调整。至于具体的事情,则是从盐业入手,因为这关系到民生的。”
杜启道:“怎么说?”
胡有山正色道:“焉耆州上下,民风比较淳朴,只是盐业颇为不合理。焉耆州的盐商,是龙家的外戚执掌垄断的。以至于,他们说什么价格,就是什么价格,即便价格比市场价高出一部分,也没办法。”
顿了顿,胡有山继续道:“卑职执掌焉耆州,可以用政令压下价格,却非长久之计。所以卑职认为,殿下麾下商铺多,渠道资源广,恳请殿下,安排商人到焉耆州贩盐。
”
杜启听到后没有立刻回答,而是说道:“焉耆国的盐业,竟然没有官营?而是私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