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笔趣看 > 武侠修真 > 绝品天医 >

新昌采风游记

根据新昌旅游局的工作人员介绍,整座大佛造像座高2米,身高13.74米,头部高4.8米,耳长2.8米,鼻长1.48米。整个造像比例协调,充分考虑了人们观赏的视角,被学界称之为“江南第一大佛”。我等仔细观察,确实如此,甚至不论你站到石窟的哪个位置,你能够感觉到大佛似乎都在含笑看着你;至此,我们也不得不感叹古代匠人们那高端的技艺。

大佛寺除了此处古大佛之外,另有半山石窟巨大卧佛一尊,宝相尊严,亦有“亚洲第一卧佛”之称。

游览完大佛寺,好生的休息了一晚之后,第二日我们便开始了天姥山的行程;

“天姥连天向天横,势拔五岳掩赤城,天台四万八千丈,对此欲倒东南倾。”大诗人李白在《梦游天姥吟留别》一诗中倾情歌颂了天姥山的不凡气势。千百年来,随着这首名诗的流传,天姥山给世人留下了神奇的印象;可天姥山在哪里,许多人却并不知晓。但我们今日却是有幸,沿着古栈道,一路浏览这边保存完整的古村落,一边朝着天姥山进发。

在一般地图上,要找到天姥山几乎是不可能的。从地理上看,天姥山只是zj省绍兴下辖新昌境内的一座普通山脉,以至于一些曾经路-->>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p>经天姥山的人都没有意识到这就是李白、杜甫等人的梦中圣山;就连同我们,也一直以为天姥山只存于古代诗人的梦境中,不曾想在现实世界中还真有这样一座山。

天姥山得名来自“王母”,是新昌一邑之主山,由拨云尖、细尖、大尖等群山组成,是一片连绵起伏、气势磅礴的群峰。天姥山在现代名不见经传,但在古代知识分子心目中却是一座备受敬仰的高峰。早在唐以前,天姥山就已经是中国文人向往的文化名山了;李白、杜甫、白居易等唐代诗人追慕前贤足迹,寻访天姥山,并留下了《梦游天姥吟留别》、《壮游》等千古绝唱,将天姥山推到了一个崇高的理想境界,天姥山遂成为诗人追求精神自由的乐园。

由于唐代诗人的相继来访,形成了著名的“浙东唐诗之路”,同时也使得天姥山成为后人无限向往的神奇仙境。而我们也有幸来到了这里,追寻前贤之路,感受这“天姥连天向天横、势拔五岳掩赤城”的气势。

一路行去,只见大山巍峨,两侧山川起伏,风景秀美…期间各种鸟语花香,不可多言…行至半山顶,有一巨大圆坪,方圆数十丈,站在其上,俯视四周,颇有些一览众山的感觉;众好友纷纷感叹,此乃露营活动之绝佳之地,可惜吾等时间受限,亦无准备,不能夜宿天姥,实在是可惜之极。

原本众人一心登顶,欲攀青云道,追寻诗仙太白的脚步,登天姥之顶;但时间已经不多,而且颇多女作者体力受限,只得留下些许遗憾,以待日后再来…

稍事休息之后,众人便乘车直奔天姥山下之沃洲湖;

沃洲湖,沃洲山,东邻岇山,南连天姥,西接刘门,为天台山支脉。沃洲之名来自沃水。其源有二:一为天台石梁,一为东峁水帘,由两处瀑泉汇注而成。为剡溪上源之一。水至桑园分派,中雍沙潭,长里许,平坦幽闲,丛生兰芷,泉甘土肥,民以殷实,故名沃洲。长诏水库建成后,蔚然成湖。

我们泛舟于湖,破山而出,远眺沃洲山,寄思桃花岛,看远山空蒙,碧波万顷,玉宇澄清,万里无埃。乘船飘浮在空明、澄澈、冰清玉洁的水天之间,相忘于江湖,尘劳澄清,一时之间宠辱偕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