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答应的两个月期限一转眼就快到了,方中锦与纪常安这两人倒是变得不紧不慢起来。
不过老话常说:人在家中坐,祸从天上来。
方中锦他们两个不再监视夏原吉后,夏大人却闯了一个大祸。
这一天京城中如被炸开的油锅一般。众人纷纷谣传:礼部新任侍郎夏原吉夏大人,当街以一块青砖砸死人了。
而他砸死的还是一个手无缚鸡之力的女子。
更有甚者,当时这位女子怀抱里还有一个襁褓中的婴儿。
这么多消息混在一起,夏元吉一时成了众矢之的。
京城中的妇孺们更是人同此恨,巴不得要食其肉,寝其皮才好。
夏原吉立刻被负责此案的六扇门关押进了大牢。
即使如此,京城中的百姓对这样的结果还是非常不满的。
有些人义正言辞地指出,这样当街杀人的凶徒若不能及时处斩的话,那些泼皮无赖就会有样学样。
不需多时,京城将变成一片法外之地。
不论外界的人是如何愤怒,六扇门却不能真的急着完结此案。因为夏元吉是皇上朱棣亲自招揽的人才。
本来朱棣想让他在京城中打磨一阵,便派去担任要职。
如今要职还没担任上,人先进了大牢。朱棣的诸多谋划也都落了空。
咽不下这口气的朱棣下令让六扇门好好彻查,就算是当街杀人,也需拿出个前因后果来。
可是苦主早就已经横死街头。她怀抱中的婴儿尚不会说话。
而夏原吉更像是傻了一般,终日呆愣着一言不发。
事到此刻,仍旧躲在锦衣卫衙门享受清闲的纪常安,终于忍不住问方中景道:“事情已经闹得这么大了,我们是不是该动手了?”
方中锦却老神在在地一笑,说道:“还早得很呢。”
出于皇上对夏元吉的倚重,六扇门不敢对他用刑。
至于询问周围的百姓?那些可能目击始末的百姓们,初时还说夏元吉是突然发狂杀人。并不知道其中原委。
但夏原吉在京中的名声变成杀人恶鬼之后。这些人便转换了看法,纷纷指认夏原吉当时目色血红,口中“嗬嗬”作响。
若不是这些人躲避及时,可能就是下一个枉死者了。
六扇门若是按照他们的证言结案,夏元吉就从一个杀人者变成杀人魔了。
这样的事情极其难办,六扇门也没有法子,只能把这些证言如实地呈给朱棣,听候皇上发落。
而朱棣在宫中愁眉不展地看着这些供词,最终也只能让太子代替他去大牢看望夏元吉。
朱棣到底身份不同,以真龙天子之尊前往大牢的话,是极其不祥的。
就算满朝文武不反对,司礼监的那些人也会抵死反抗。
太子虽然也是真龙后裔,总算没有继位的话,就没那么多忌讳。
外人也不知太子在大牢中与夏元吉交涉了一些什么。
总之第二天,这位杀人嫌犯便肯开口,陈说自己记不清当时的前因后果。等清醒过来的时候,人已经死了。
这是官家办案常用的手法。一些人若是犯了死罪的话,靠着装疯卖傻,常能落一个重罪轻罚。
六扇门也是熟门熟路,既然得了口供,又合了皇家的意思,那就准备将夏大人判为失心杀人。
这样的罪责不会当即处死,只需坐一阵子苦牢就成。
许多人便对此大为不满,认为这样的杀人狂徒若是逍遥法外,隔些日子再改头换面回到朝中,这纲纪王法就真是腐朽透顶了。
当然这样的议论只不过是在京城的茶楼小馆中偷偷传播。
朝堂之中的人大多有些眼色,对此都是闭口不谈的。
可是谁能料到,事态竟然又发生第二次转变。
一日突然有个女子让夫君陪着来到六扇门认领那个襁褓中的婴儿。
并称这个婴儿是前些日子被人偷走的。
他们发疯似地找了许久,要不是看到那死去女子的画像就是当日偷走婴儿的人,他们或许早当孩子死了。
那名女子甚至能指出婴儿身上何处有一块红色的胎记。
还拿出一些手绢鞋袜,与婴儿身上穿着襁褓用的都是同样布料。
这一下真是峰回路转。当六扇门的人把那婴儿找出来交给女子的时候。
她当真是又哭又笑,一份拳拳爱意绝不是能假装出来的。
这个消息瞬间传遍了京城的街头巷尾。先前大官儿当街杀人的事已经够耸人听闻。
如今看来竟然还有内幕。一时之间,这件事情变成了人人茶余饭后的谈资。
仍旧窝在锦衣卫衙门中不怎么外出的纪常安实在是有些忍不住了。
他又寻了一个机会悄悄问方中锦道:“你等的是不是这个转变?”
在纪常安心中,方中锦早就是一个会神机妙算的高人。
他能事先算出事情还会有转圜,那也不是不可能的事情。
方中锦却笑道:“再等上一等,事情还没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