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朱棣早有口谕,让方中锦全权办理,所以这三十三人谁也不敢擅自走动离开。
等到锦衣卫们把他们上枷锁带走,这些人除了心中叫苦的叫苦,痛骂的痛骂,谁也不敢在明面上乱说一句。
锦衣卫在京中的口碑向来极恶,他们行刑逼供的本事也算是闻名遐迩了。
这三十三人从昨天开始就预备会吃一场苦头。
果然当他们被带入锦衣卫衙门后,便被一个一个分开单独审问。
审问的内容也无非是昨天做了什么事,见了哪些人。再由锦衣卫们一一记录在册。
只是人多了之后,难免在一些细节上会有出入。
这也难怪,隔了一个晚上,就算是与案情毫无相干的人也会将一些事情记差了。
但这落在锦衣卫手中可说是大大的疑点了!
锦衣卫们知道这些人都是来自宫中,也不对他们真正用刑。
只是分作三班轮流问不断地反复问他们“干了什么”、“见了什么人”“看到什么可疑的事情”
这样问到第二天早上,许多人已经再也受不了了。
锦衣卫们是轮班休息来问的,被问的这些人却是一整天没能合眼。
换作任何人,不能合眼,不能随意走动,反反复复对不同人回答类似的问题,都会濒临奔溃。
倒也怪不得锦衣卫们啰嗦反复。
这其实是询案的一种方法,也是锦衣卫能屡建奇功的不传之秘。
一来不论是多狡猾的犯人,若是一直不让睡觉,防备也会因疲劳而瓦解。
二来若是有人当真心虚,那么颠来倒去反复作答下必然会有不一致的破绽。
三来有些本来没有注意到疑点,在被反复追问下可能忽然被旁人忆起。
这些锦衣卫们并不需要对供词做出判断。他们只要一一如实记录在册,最终都呈送给方中锦与纪常安就行。
到时候这两人便能从供词中寻找出蛛丝马迹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