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连你的父亲,你也该当心防范。”
方中锦知道纪常安与自己交好,但这是因为他们如今的利益是一致的。
若是牵扯到纪常安的父亲,他可不知道在血浓于水的情况下,纪常安是否回倒戈相向。
纪纲自然要防范,但由方中锦来防范便就够了,无需特意将这话再次点出。
方中锦继续说道:“还有就是白素航死了。是在家中吊死的。就在皇上传旨之后不久。”
纪常安点头说道:“这事我已经知道了。”
状元横死的事情在京中闹得非常大。虽然平民百姓可能浑然没有察觉,但是京中的贵人们大多通过眼线知道了这件事情。
作为锦衣卫千户的纪常安,更是比别人知道了更多的内情。
方中锦却沉稳地说道:“他死的倒是挺好。”
纪常安讶异的抬头看了方中锦一眼,他从前认识的方中锦,似乎不会说出这样的话来。
&nb-->>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p>sp;但方中锦本人却是浑然未觉一般继续说道:“先前我怀疑白素航与瑞恩伯的死有关,还只是推测。
若要获得确凿证据,除非白素航乖乖开口,便没有办法将他罪名坐实。
如今他忽然死了,不论是畏罪也好,灭口也罢。都证明了我的猜测再正确不过。
虽说白素航这条线索可能断了,我们却有了新的线索。
从皇上下旨之后,到白素航死之前,所有应该知道消息的人,都有可能是向外通风报信的眼线。
我们只要一个不漏地将这些人都隔开审问,总会有人熬不住受刑,吐露线索的。”
方中锦冷静地把这一段话讲完,就见纪常安拍了拍他肩膀说道:“可以啊兄弟,你越来越像我们锦衣卫的人了。”
两人交代过了各种细节之后,第二天开一早就带着人马到了宫中。
方中锦他们已经得到朱棣的首肯,毫无阻拦地就带出了当时知道圣旨内容之人。
其中包括了传递口谕的太监三人、撰写圣旨的当值中书舍人四人、负责捉人的禁卫二十六人。
按说将消息传递出去,让幕后之人及时杀人灭口的暗线无论如何就在这几人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