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到一座游客到不了的小楼下,玄衣道人又说道:“跟我来吧,臧掌门就在楼中。”
方中锦早就看好周边情形,心中甚至将这地方何处可能埋伏、哪条道适合脱身都想过了。
脚下也不停步,一直跟着玄衣道人行走。
要说臧玉山倒是个志趣高雅之人。这小楼上洁净清幽,藤萝缠绕间露出不少碑文拓印。
直到那玄衣道人推开一间屋门,对着方中锦做了个请进的手势。
方中锦也不怕他们闹玄虚,坦荡荡的进入屋子。
这屋子里窗明几净,蒲团上盘坐着一个道人。
这道人身上穿着整洁雅致的道袍,边上香炉内青烟袅袅,一副世外高人的模样。
但是方中锦看这个道人却是一惊。
那道人留着三缕胡须,灰白头发梳理得整整齐齐,用碧玉簪束着。
他一见方中锦,便开口道:“小居士远来此地寻贫道,不知所为何事呀。”
道人抬头一看,见到方中锦是青年,除了生的高大端正,全身满是尘土。
他目光继续上抬,看到那青年冰冷地眼神,这才是心里打了个突。
就听那青年冷声说道:“武当派天下闻名,为何今日要如此戏弄于我?”
道人脸上露出不明所以的神色,问道:“小居士何出此言?”
此时的方中锦已经目露杀意,道:“我要见的是臧玉山藏掌门。你们若还要点诚意,便快让真的臧掌门见我。你这假货还骗不了我!”
次话说完,方中锦已是怒意蒸腾,手按腰边剑柄。
那假冒的臧玉山被他气势一骇,脸色顿时一片死白。
这是却听一个声音道:“怎么?糊弄不过去?到底是什么人敢在武当山上这样嚣张?”
说罢便有两人掀开内室的珠帘,一先一后走了出来。
方中锦瞪着两人,见是一男一女两个少年人。
男子不过十六七岁模样,眉目生的清秀,额头点着一颗红痣。
女的才十五岁左右,斜飞眼,朱红唇,年纪不大已经显出精灵古怪的神色。
&n-->>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p>bsp; 方中锦日夜奔驰不辍,终于只花了七天时间便赶到了武当山。
而武当道观就建在半山之上。
方中锦初见少林寺时,曾感慨这千年大寺占地极广。
如今还未上的武当道观,便要对这武当山的气派啧啧称赞。
当今圣上朱棣对武当山几次封赏,隆恩不断。
百姓们自然而然地把武当道观视做天下第一的道观。
此时方中锦尚在山脚下,就看到山道上的香客们络绎不绝。
武当没有少林那样不接待女香客的臭规矩。
对于大多数百姓来说,拜的是佛祖还是三清并无甚么分别。
只要能将心中烦恼倾诉给泥塑金身便成了。
所以不论是拖家带口的平民百姓、还是坐在软轿中不敢让布帘开一条细缝的富家女眷,都爱到武当山上来。
武当山的山道宽阔,不仅是香客如织,旁边更能看到成排做小买卖的商贩。
有卖茶水的、有卖香烛的、有算卦的,更有带着扁担站等的。
他们是山上脚夫。只等有香客走不动了,或者提不动行李了,这群脚夫便会立刻凑上去开个价码。
光从这副太平景象中,倒真看不出武当山上有什么凶险。
在这样的山道上,方中锦就是想要发足狂奔也是没有办法。
他只好耐着性子一步一步跟在香客后头,好不容易来到武当道馆外。
方中锦从怀中掏出少林方丈澄晦亲笔所书的信封,找到观内正殿的一个玄衣道长。
这道长穿着精洁体面,四十岁模样,留着三缕胡须。他负手站着的模样颇为气派,显然在正殿中由他主事。
方中锦上去一拜,对那道长说道:“有劳仙长,在下方中锦,有急事求见武当掌门玉山真人。这是少林方丈澄晦大师的书信,还请仙长代为转交。”
说罢他双手奉上书信。方中锦对这位道长客气,是因为有求于臧玉山。
他虽然武功罕逢对手,但到底年纪极轻,是实打实的晚辈。
对一个年纪远高于自己的道士客气上一些,也是应该的。
那玄衣道人仍旧负手在身后。他也不伸手接信,只上下打量方中锦,紧皱着眉头露出嫌恶之色。
方中锦怎么会看不出道长面上神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