仇松鹤终于在众人面前抛出了他最后一记杀手锏。
也成功地耸动了众人的情绪。
这里的武林人士们,在尚未有“大明”的时候,便已经跟随了太祖皇帝杀元贼。
之后的风光荣耀,也都是太祖皇帝所赐。
当年人人都发过血誓,要为朱家后人守护大明江山。
就连武当掌门臧玉山与少林方丈澄晦大师这样身份极高的人,也决不会违背过去的誓言。
就在这时,臧玉山忽然开口问道:“少帝若当真在世,我们自然是要遵照当年誓言的。却不知道仇掌门所得的讯息可靠吗?
这里这么多兄弟,各自都有家人弟子。这么多条性命自然不是儿戏!”
他这话说的众人都是暗暗点头。
而臧玉山说出“少帝”二字,也表明了他心中的态度。
若朱允炆真的在世,那么他们自然是以太祖的遗命为尊。
但这样重大的事情,必然要弄的十分清楚才行。
如今朱棣已经坐稳了江山,他们若是想要迎朱允炆回京,说得好听是拨乱反正。
说难听了就是造反的杀头大罪。
众人刚刚被燃起的忠义之情,又一次被理智拉了回来。
几百双眼睛都直勾勾地盯着仇松鹤,倒要看他如何解释。
仇松鹤早就做足了准备,自然不会被难倒。
他又一次气定神闲的说道:“这也是我为什么要请几位兄弟先下去休息的原因。
因为接下来的事情实在太重大,容不得半点马虎。
大家既然要问我消息是否确实。那仇某人便是说破了嘴皮子,也自然会有人不信我。
其实皇上非但尚在,现下就屈尊在我华山派中暂住。
现在仇某就恭请圣驾降临,到时候是真是假,不辩自明!”
大家一听说此时朱允炆就在华山,更是群情耸动。
许多人立刻转了身子,朝着进门的方向看去。
果然不过片刻,就有华山弟子恭恭敬敬地打开这扇大门,又有弟子抢着在地上铺上厚厚的红色绒毯。
紧接着便有十六名弟子抬着一座肩舆进来。
这肩舆自然没有皇宫内的华丽精致,但是由十六名弟子来抬,则分明是皇帝才有的礼仪规格了。
而肩舆上所坐的,是一个气质抑郁,面带倦容的年轻人。
许多人一看到这年轻人,便觉心中震动。
虽然他们中大多数人没见过朱允炆,但是谁没见过他的皇爷爷朱元璋呢?
当年朱元璋带着他们打跑元军,救了多少汉人百姓,无时无刻不是冲在最前头。
朱元璋虽然不是武功绝顶之人,但是非常会行军打仗。
本来如一团散沙一般的武林人士在他的调配带领下,还真是建立了许多奇功。
这是他们过去各自为政时无法想象的。
这么一来,许多人更是由衷佩服太祖皇上。
就连少林这样的佛门中人,也有许多人因为佩服仰慕朱元璋的雄浑魄力,愿意跟他一起拯救百姓。
那时的朱元璋,长得虽然不俊美英气,但是没有人不敬重他的。
众位英雄豪杰们只要与他说过话,便打心眼里敬重他,佩服他,愿意跟随他。
那个八尺男儿,淮右布衣的威武豪爽,直到如今仍旧深深镌刻在这些粗糙汉子的心中。
而反观这位坐在轿辇之上的年轻人,容貌比起朱元璋来,柔和俊美了许多。
但是他面容厌倦,满带病荣。
这与他的皇爷爷差别甚大。
虽然看着气质相差极大,但是所有人一见到他,便能确信他真是朱元璋的嫡孙没错。
原来他的相貌虽然柔和了不少,但是鼻子眼睛仍旧是与朱重八一模一样。
这被血液镌刻在身上的印记,并不是轻易能仿冒去的。
便立刻有人深深伏倒在地,对着朱允炆的肩舆行跪拜大礼。
这样的举动感染了周围的人。
一时间,两百多名粗糙汉子如浪涛一般纷纷跪倒在地。
他们口中讷讷,这群江湖草莽也不知道该对皇上的乘仪如何行礼。
总之跪下是绝没错的。
就连臧玉山与澄晦二人,在看清了肩舆上年轻人的样貌后,也是端端正正地下跪拜服。
他们两人一僧一道,都是出世之人。但是对于皇帝的尊敬,是每一个汉人从出生那一刻起,便改变不了的秉性。
这秉性甚至早于他们对三清道祖,释迦摩尼的虔诚信仰。
只是他们都低下了头,就看不到朱允炆此刻眼神中透出的冷淡。
而早就被欲望冲昏了头的仇松鹤,更是不会在意一枚“棋子”的情绪。
不过二十多丈的距离,十六名华山弟子便将朱允炆抬到了武道场的正中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