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予三岁的时候跟着谢老大人开蒙,每日天亮没多久,就背着小小的布包去静慈堂。
宋引玉起先送了几日,实在起不来身后就放弃了,只每日下学时去接他。
谢老大人很喜欢阿予,私下里谢临安跟她说过,阿予天资聪慧,别人念三遍才能背的诗,他念一遍就会了。
更难的是,小小年纪便坐得住。
他最早时,只需学上半日就可,但谢老大大人发现他并不排斥念书,能一坐坐一上午不走神就十分难得了。
见此,学了半年后,谢老大人做士将半日学改成了一日学。
有次宋引玉还偷偷在书房窗户后看了,小小人儿安静地坐在凳子上,聚精会神地听着谢老大人讲课。
比起曾经宋引玉一上课就走神,不知道强了多少倍。
阿予有天份,喜欢念书,简直是个天生的读书人。
对此宋引玉更喜欢称他为神童!
在这一点上,宋引玉同样不能免俗。
自己的儿子长得好又聪明,作为当娘的,怎么着也要拿出去炫耀一下。
当然她炫耀也是分人,和她玩得好的,她才炫耀,不熟的还是要谦虚一二。
比如和周思璎。
周思璎在阿予一岁半的时候,嫁了人,对方是个武将,后来立了公,不久前刚刚封侯。
周思璎在嫁人的一年后生了对龙凤胎,儿子调皮女儿则乖得不得了。
宋引玉看人家女儿眼馋,总是喜欢三五不时地去找周思璎玩。
两人都当母亲了,凑在一起说得最多的便是孩子了。
宋引玉看自己阿予哪哪儿都好,出口的话自然都是褒奖居多,说多了就成了炫耀。
幸而这话说得也不假,阿予又的确出色,让人听了倒是不反感。
且周思璎还很喜欢,每每都听得眉开眼笑,还说要与宋引玉结亲家。
没听到这,宋引玉便乐得合不拢嘴,看来她想得一点都没错,她家阿予啊,长大绝不会愁找不到媳妇的。
从外面回来的宋引玉忆起周思璎女儿,筝儿跟画一般的模样,脸上的笑意又深了。
周家人都长得不差,周思璎的夫君模样也生得好,筝儿小小年纪已经出落得不差,等长大了肯定生得更漂亮,要不然就和周家结亲?
宋引玉想着,自顾自地笑出了声。
边想着,她边提着手里的食锦阁的糕点往静慈堂走去。
这个时辰,阿予该下学了。
果然她刚到,阿予正好跟在谢老大人身后出来。
宋引玉赶紧迎上去,过后又与谢老大人和谢老夫人施礼告别才带着儿子离开。
“阿予,肚子饿不饿?娘亲买了食锦阁的桂花糕你要不要先吃点?”
出了静慈堂,宋引玉晃了晃手里的油纸包笑眯眯地问道。
阿予闻言仰头看向自己的娘,眼睛又慢慢移向她手里的油纸包。
虽隔了一层,但阿予还是闻到了香味,偷偷咽了下口水,念及父亲和祖父教导的规矩,阿予还是摇摇头,腰背挺得笔直,态度一板一眼,声音却带着稚气说道:
“阿予回去再吃。”
宋引玉可惜,阿予没小时候好玩了。
不过,她并未说什么只是又问到:
“书袋重不重?要不要娘亲帮你背?”
阿予摇摇头,捏紧了胸前书袋的带子,回道:
“阿予自己背。”
“那你脚走得痛不痛,要不要娘亲抱你走?”
“阿予脚不痛,能自己走。”
小人儿还没她腿高,走起路来却昂首挺胸,与谢临安相似的面庞上小嘴轻抿,嫩得能掐出水来的脸上尽是与年龄不符的肃然。
宋引玉噗嗤一声笑了出来,她站定蹲下掐了掐阿予的小脸蛋:
“阿予真不要娘了?”
这话纯属是在逗他,阿予自认为已经不是不会走路说话的小婴孩了,自是懂他娘这话的意思,当即便纠正道:
“不是不要娘,是不让娘亲手把手的照顾了。”
小孩子童言童语的,非要装作大人的样,可把人逗得忍俊不禁。
宋引玉笑得险些停不下来了:
“阿予还知道手把手照顾啊?”
阿予看他娘笑得前俯后仰的,半响终是泄气地垂下小脑袋扑进了娘亲怀里,闷声闷气地说:
“娘,你抱我回去吧。”
抱着怀里软乎乎的小人儿,宋引玉只觉得心都化了。
阿予越大越是板正,颇有几分少年老成的意味,要再过几年恐怕就不会这么亲近她了,虽然她还是阿予最喜欢的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