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路兜兜转转,他们又逃过了几次追杀,历时一个多月,这一行十几人终于来到了淮安王驻军的地界。
他们一踏入淮安王管辖的地界,那些追杀他们的人就突然消失的无影无踪。而某个夜晚,慕容锦他们临时停下来休息的时候,却有人用箭射过来一封信,信上只有简单的几句话,但那信里透露出的意思,却是让慕容锦惊骇不已。
信中说淮安王已经中毒,命不久矣,要想要解药,就用慕容锦手中的东西去换。
慕容锦本来是不相信的,但等他们进了淮安王在边城的府邸,见到了卧病在chuang虚弱不堪的老王爷,就由不得他不相信了。
下人说,老王爷一向身体康健,无病无灾,却在半个月前突然病倒,而大夫竟也查不出老王爷所患为何病症。
慕容锦就知道,那人势力极大,恐怕不止是淮安王,整个慕容家怕是已经都落入了他的算计当中。
但想要凭借威胁,就让慕容锦交出手里的东西也没有那么容易。慕容锦知道如果他真把手里的东西交出去,那么到时候被动的就是他了,恐怕那人不会轻易放过慕容家,为了以防万一会对他们赶尽杀绝,而他手中的两封信就是他们唯一的护身符,非但不能交出去
,还应该利用它与那人谈条件。
可当时慕容锦并不知道这些秘密背后之人到底是谁。
恰巧,道觉和尚正好游历到了北疆,慕容锦便去求他给老王爷看病。
历经两世,道觉和尚知道上一世也是这个时候传出了淮安王在边城暴毙的消息,而后边关风云变色,北疆蛮族一日之间连取边关五城,烧杀抢掠无数,百姓生灵涂炭。
而后来才传出,淮安王乃是中毒而死。
所以道觉这个时候游历到了北疆,也是存着心思,想来救淮安王一命,进而保得边关安宁,使百姓免遭战火涂炭,也算是一份福德善举。所以当慕容锦来找他的时候,道觉自然是欣然前往。
有道觉在,他知道淮安王中了什么毒,也知道如何解毒,自然是药到病除,将命悬一线的淮安王给救了回来。
慕容锦和淮安王自然对道觉和尚感恩戴德。其实这已经不是道觉和尚第一次-->>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p>救淮安王了,早在二十几年前,淮安王身受重伤,那是就是道觉用外科手术的方法救了淮安王一命。
淮安王的毒解了,暂时没有了生命之虞,必然要去追查到底是何人下毒害他,这一查
,就牵出了吴王姜晖。
慕容锦这才知道,原来私通卖国,意图造反之人原来是吴王姜晖,他不敢怠慢,赶紧将手中握着吴王证据之事告诉了老王爷。
道觉和尚本是方外之人,按理说他应该不问世事,不理会朝堂之上的权势纠葛,但道觉和尚活了四辈子,见识了太多东西,心态又跟普通的和尚不同。
道觉知道,上一世吴王造反是成功了的。可是他做了皇帝之后,却是个不折不扣的暴君,荒淫奢侈,南疆和北疆更是兵祸不断,百姓民不聊生。
如果有可能,道觉和尚当然不想让他造反成功,比起残暴的姜晖,温和的废太子姜昕,似乎更适合在这个和平的时代做一个明君。
而且道觉知道姜昕也并不如表面看起来那般无能怯懦,上一世姜晖当政两年之后,就是姜昕起兵讨伐,不声不响的就结束了姜晖短暂的帝王生涯。而后姜昕平定四方,启用能臣,庆国又重新变得和平富庶。
而能否阻止姜晖造反,这关键的两环,一是手握重兵把持着北国门的淮安王。而另一环,则是南疆与苗人对敌十数年的唐立恒大将军。
道觉和尚知道的这些事,自然无法对慕容锦言明,他只能旁敲侧击,提到了废太子姜
昕和唐立恒大将军,说到要与势力庞大的吴王对抗,非得将几方的势力联合起来不可。淮安王与唐立恒把持着庆国的军队,吴王想要发动政变,必须要控制住军队。而废太子姜昕身份尴尬,又与吴王之间有复杂的恩怨,所以若是能将这三方的势力联合起来,必然可以暂时与吴王抗衡,制约他的行动。
慕容锦想了想,觉得道觉的提议非常正确,于是便将那两封通敌的密信,一封悄悄送给了唐立恒,一封送给了姜昕,本来是各自为政的三方势力,便立即被拴在了统一条绳子上。
吴王姜晖得知消息之后气炸了肺,但事已至此,他也不敢轻举妄动,只能隐忍不发,伺机寻找漏洞,想要各个击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