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笔趣看 > 其它小说 > 农家好女 >

第一百六十章提早秋收

就是要等到事态一发不可收拾的时候,才要将这折子变成一把大砍刀,猛的砍对方一个措手不及。

皇帝陛下又怎会不知这其中的较量,回去一想,更是生气,将六部大员都叫到病榻前,劈头盖脸的一通呵斥。

官员之间互相争斗他不管,有些还是他刻意纵容,此乃帝王之术。但是如果这些争斗有损国之根本,那就不能再容忍了。

皇帝陛下缠绵病榻,但仍以雷霆之势火速理清了形势,连夜颁布了七道赈灾的圣旨,责令相关的州府衙门速速救灾,又委派了三位钦差大臣,奔赴江南各地考察灾情,主导当地救灾之事。

被派到禹州的就是那个弹劾丞相渎职的李运。

禹州本地官绅早早的做了准备,要迎接这位钦差大臣,可是他们接到了李运的官船,却没有接到李运的人。

没人知道,李运轻车简从,绕道去了峦城。

李运当然是李家的人,原本只是一个小小的通政司副使,四品官,本次却能被皇帝陛下任命为三大钦差之一,并指派到了禹州来,李家在背后的运作功不可没。

慕容锦在禹州,他上报的折子虽然被压了下来,但是李家私下里也动用了不少的力量,帮助慕容锦在禹州地界内推广他的抗旱灭蝗之法,所以虽然南方各个州府都遭遇灾情,但禹州的灾情却是在可控的范围之内的。

李运到禹州来,便能顺理成章的接手这个胜利的果实,将来秋收回朝,定然受到嘉奖,那时他可就不再是一个小小的四品官员了。

李家的如意算盘打的噼啪响。

然而李运到了峦城之后,第一时间慕容锦却没有见他。

慕容锦很生气,他早知道朝堂之上明争暗斗,早已腐败不堪,但真实的情况传到他耳中,还是大大的出乎他的预料,让他心中大恸。

他在禹州地界推广抗旱灭蝗之法还算是顺利,禹州知府曹大人及各地的地方官员对他颇为配合,他派了身边信任之人去各地查探,返回来的消息也表示各地春旱已经有所缓解,民众

兵勇也都动员了起来,正齐心协力的在灭蝗虫。

慕容锦还觉得心中颇为安慰,他以为朝廷虽然没有明文颁布抗旱灭蝗的临时法例,是顾忌着怕民众产生恐慌心理,但暗中各方势力也意识到了灾情,所以才会协助他。

可是前几日却忽然得到了消息,南方州府遭遇蝗灾,粮食颗粒无收!

慕容锦这才猛然惊醒,意识到原来都是他想错了,那个肮脏的朝堂并未改变,禹州此地之所以能如此顺利,那都是因为有人要借此邀功!

他好像又成了别人的踏脚石。

慕容锦得知消息之后难得的发了一通脾气,大骂那些昏官。

他生气,很生气,但这时却不是生气的时候。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p>nbsp; 那些昏官糊涂啊,以为在禹州协助他便能邀得一份功劳,可是他们为什么不想想,蝗虫是活物,会飞会动的,它们将别的州府席卷一空之后自然会来到禹州,全国都是蝗灾,禹州又如何能够幸免!

慕容锦愁的一夜未眠,赶紧召集了几位经验丰富的老农,一起商议对策。最后决定必须抓紧时间,赶在蝗潮到达禹州地界之前,将地里的粮食给收割回来,虽然粮食还没有成熟,会减产,但减产也比颗粒无收强。

所以慕容锦这两天一直在忙催促收粮的事,昨天夜里也是歇在了乡下的庄子上,他没有时间见李运,扯些无聊的场面话。

李运到达峦城,碰了一个软钉子,得知慕容锦出城去催促秋收之时,他也非常惊讶,现在才是五月下旬,怎么就要秋收了?

峦城水乡多种水稻,稻苗本应该百天之后才能成熟收割,但今春大旱,插秧本来就晚了许多天,这时才种了八九十天,稻穗还没有长成,许多农户不愿意现在就收割,他们总怀着侥幸的心里,希望再多等几天,哪怕是一天也好,收成也能多那么一点点。

地里刨食的,粮食就是命啊,这么青青的苗子就要收割,农户们心疼着呢。

慕容锦人手不足,没办法挨家挨户的去做动员,他只能先从大地主开始动员起来,并要以身作则行动起来,所以李妱华名下的那个庄子,红月山庄从昨天已经开始了收割。

佃户长工们在地里收割水稻的时候,田地边上就站了很多看热闹的老百姓,一边看热闹一边摇头叹息着,好好的稻子,就这么割了,实在是太可惜了!也有人说,从城里来的富贵公子哪里懂得种地的事啊,这是在瞎折腾。

慕容锦乘了马车,亲自到地头去督工,他还带特意邀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