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笔趣看 > 其它小说 > 农家好女 >

第一百五十七章无心插柳

叶柔儿取了一张纸,淡定挥毫,一边写还一边讲解道:“这是公子昨日所做。昨日我家夫人与公子说起往年过端午的情景,我家公子一时兴趣,便做了这首《渔家傲五月榴花妖艳烘》。写完了公子却不是很满意,当即就烧了,说有一个字用的不妥帖,我写出来,还请诸公指教。尤其是袁公子,我家公子盛赞你乃是峦城第一才子,那个不甚妥帖的字,你必能将之改的更好!”

叶柔儿抬眼看了一眼袁源,手下笔锋已经停止,轻轻的吹干了墨迹,才在众人的期盼中,将那张宣纸递给了近处的袁源。

五月榴花妖艳烘…

犹瞢忪。等闲惊破纱窗梦。

这首欧阳修的词,写的是深闺女子在端午时节的生活,不算是欧阳修特别有名的作品,但拿来给这些人看却是足够的了。

尤其是加上叶柔儿前面的解说,说是李妱华与慕容锦谈起了往年情景,那么大家便知道这词中写的女子是李妱华了。想

到李妱华的翩然风姿,这词中意境越发优美动人。

至于叶柔儿说的一字不妥,那纯粹是给慕容锦贴金,后世传了千百年的好词,字字妥帖,并无哪一个字用的不美。

袁源拿了那首词,脸色都变了。

他诧异的看了叶柔儿一眼,心中大动,暗想,这词肯定不是慕容锦做的!定然是找了人来代笔。

可是,纵观整个峦城,又有谁能代笔出这样的诗词呢?若能写出这样的诗词,有何苦落得给人代笔的境地。

这代笔的理由连袁源自己都不信。

“袁公子,到底写了什么啊,你可看完了?”见袁源拿着那张纸发呆,后面的人有些着急的催促了起来。

袁源僵硬的将词作递给了旁人,硬着头皮赞了一句:“好词,不过确实有一字不妥。”

别人将那词作接了过去,一看之下眼中均是赞叹不已,不免纷纷诧异的看着袁源,心想,这字字珠玑,哪有不妥?难道袁公子才高至此,竟然还能做出比这更好的诗词来?

“袁公子大才,我家公子就说了,峦城第一才子,定能将这错字给改过来,袁公子,请。”

叶柔儿微微一笑,目光清澈的看着袁源,眼中坦然淡定,

竟与慕容锦如出一辙般,看的袁源背后冷汗都下来了。

袁源冷汗涔涔,却还不示弱的冥想着那首诗词,到底是那一个字不妥帖呢?他高傲惯了,是绝不肯承认自己想不出来的。

“其实…这生绡画扇盘双凤的盘字,倒可以改一改…这盘吗,向来做盘龙,倒未听过盘凤之说…”

袁源死鸭子嘴硬,犹自在那里找别扭。旁人听他这样说,纷纷笑着摇头,显然对他的话不怎么赞同。

叶柔儿灿烂一笑,“袁公子所言甚是,我回去便告诉我家公子,这盘字用的不好,应该改。不知诸公以为如何呢?”

她的眼光一瞟,不再理会袁源,而是像别人问询了起来。

别人哪有意见,纷纷赞叹这诗词写的好,写的妙,实在百年难得一见,慕容公子大才。难怪方才不肯写诗,此作一出,就把别人写的都给比了下去,旁人在无法动笔了,慕容锦这是替这边的学子文人考量,给大家留脸面呢。

于是众人心中对慕容锦又多了几分感激之情,你好我好大家好,慕容锦显然是懂得这个道理的,这样一来,更想的袁源桀骜不驯,惹人讨厌。

叶柔儿见大家都这样说,心中高兴,又说到:“其实我家

公子近日已经不怎么作诗了,他每日都在忧心城外旱灾、蝗灾,实在没有心情作诗词歌赋,只是偶然会有一两句感悟之语。比如前几天公子去城外看了灾情,回来便感叹了一句朱门酒肉臭,路有饿死骨…我虽然是一个下人,不懂什么国家大义,但是听了公子的话也觉得心中悲怆,这些天,我们府里的用度也都减了不少…我家夫人、公子都是修佛的,他们最是慈悲,公子常常感慨,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

叶柔儿怅惘的垂下了头,轻轻的叹了口气。

场下诸人神色大动。

如果方才还有人在怀疑那首渔家傲是代笔之作,那么这几句磅礴大气的残句又怎么解释?哪有人代笔残句的。而且想想慕容锦近日的亲民之举,这几句残句用在他身上显得那么合适,假都假的这么妥帖,那就只能是真的了。

叶柔儿轻轻松松的便将杜甫的几句名句按在了慕容锦的身上,不禁显示了慕容锦在诗词上的才华横溢,更显示了慕容锦的一片善心,为万民悲怆的慈悲心肠。

众人纷纷怔忪,为那几句话中的大义凛然而感动不已。再比之眼前,他们这场不知所谓的诗会,众人立刻觉得脸红起来

,心虚不已,纷纷叹息着低下了头去。

“慕容公子大义,我等自叹弗如。”有人朝叶柔儿拱了拱手,脸上羞愧。

叶柔儿赶忙回礼,按理说那人是个秀才,是不应当对叶柔儿施礼的,那人一时感慨,也没顾忌那么多,可见对慕容锦的佩服是发自内心的。

有人带头,便有更多的人抱拳拱手,场下叹息声一片。

叶柔儿笑意盈盈的瞟了一眼袁源,后者脸色煞白,呆若木鸡。

“我家公子总说,袁家乃是义商,乐善好施,又有良田千亩,在本次旱灾蝗灾中出力甚多。他感念峦城本地商户的善举,说等到秋收之后,要上报朝廷,以求嘉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