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冉看向窗外,此时他们的马车正拐上路德门山街,圣保罗教堂壮观的圆顶在阳光的照耀下如落雪一样洁白眩目。
她忽然想到了著名的伦敦塔,可惜之前下船时泰晤士河留给她的阴影实在是太深了,她想了想,还是决定把“要去哪里参观”这个皮球重新踢给了莫里亚蒂,毕竟作为主人的他总不会带着她去些一言难尽的奇怪地方。
“您知道我是第一次来伦敦,对这座城市并不太了解。”苏冉收回视线,对着他笑了笑,“我并没有什么强烈的偏好,只要是可以如实地反映出这个城市面貌的景致,我都愿意领略,所以接下来全听您的安排。”
莫里亚蒂听到苏冉的回答,思考了两秒钟,转头向车夫吩咐了几句。
马车一直西行,过了路德门圆环,路德门山街就变成了弗利特街,因跨越弗利特河而得名。弗利特河本是泰晤士河的一条重要支流,流经伦敦市内,但因工业革命污染的原因,被彻底加盖为暗河,马车走在这条街上时,苏冉能清楚地听到四周暗河的流水声。
从弗利特街接近河岸街的时候,莫里亚蒂忽然叫停了马车,带着她在街角下了车。
他们正站在两条极为繁忙街道的交叉口,拉着货物的两轮马车,豪华的四轮马车还有宛如大篷车的公共马车川流不息,车夫们扬着马鞭,机敏地穿梭在人潮和车流之中。
街道两侧的店铺琳琅而立,擦得透亮的玻璃橱窗内布置着令人眼花缭乱的商品,拥挤的人行道上还有着售卖各种小吃和饮料的摊子,随着摊主吆喝声一同传来的是阵阵食物的香气。
伦敦街头的潮流显然比巴黎整体内敛低调许多,这大概与两国不同的文化气质有关。街上的男士们大都穿着诸如黑色墨蓝这样深色系的外套,女士则偏好设计简约大方颜色朴素的款式,裙撑也比克里诺林裙小了不少,凸起的弧线着重落在身后,行走间显得甚是矜持优雅。
苏冉新奇地打量着周围的一切,她身上精致复杂的巴黎裙摆因为略显浮夸,在人群中十分扎眼,一张罕见的东方面孔更是为她引来了许多明明暗暗的打量视线。
现在的苏冉已经逐渐适应了自己这张脸带来的关注度,她撑开随身携带的小洋伞,坦然地接受着各色目光的洗礼。
莫里亚蒂自然地走到她的外侧,替她遮挡着路上来往的行人车流,配合着她的步伐速度,带她绕过街心的丹麦圣克莱蒙教堂,沿着河岸东街慢慢向前走着。
“……河岸街修建了维多利亚堤坝之后,便成为了新兴时髦的场所,吸引了许多前卫的思想家和作家住在这里。”
他们走走停停,苏冉听着莫里亚蒂为她细致地介绍起周围街区的历史,他似乎对伦敦的各个角落都了如指掌,不疾不徐的声音悦耳动听,架着镜框的白净脸上透出一种儒雅斯文的学者气质。
不过很快,苏冉的注意力就被路边售卖食物的摊贩吸引了过去。
虽然昨天已经领略过了大英帝国那令人倍感窒息的料理水平,但她依旧对这些小吃充满了浓厚的兴趣。毕竟朴实无华的街头食物里,往往承载着一个城市真正的灵魂。
注意到苏冉放慢了脚步,莫里亚蒂体贴地陪她停下,在她好奇地打量着面前的摊位时,含笑地注视着她。
这个时代的食物摊位造型颇像苏冉在现代见过的冰淇淋小车,只不过是更简陋的木制版本。她看到摊主从盖着木盖的深锅中用铁勺捞出一勺带着粘稠白色汤汁的碎肉块,沥干后直接倒进一旁看起来使用过还残留有汤汁的宽口杯里。
“要加醋吗先生?想加黄油的话再加一个便士。”摊主在肉上插了一根木签,把杯子推到顾客面前的车板上。随着这个动作,一种混合着强烈胡椒奶香的煮熟鱼味扑面而来,闻起来似乎有一点点诱人。
苏冉低头去看漆在车上的招牌:热鳗鱼,6便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