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笔趣看 > 玄幻魔法 > 大国重器 >

第四百九十六章 此生无憾

并且他还根据后世设计,对工作台做了巨大改动,将惯常的一个工作台,改为了双工作台。

当一个工作台正在进行光刻工序时,另一个工作台则提前进行晶圆片更换、定位、微调、测量等前序工作。当那一个工作台完成光刻,两个工作台换位,立即就能进行下一道光刻工序,极大地提升了光刻效率。

光源部分,是唯一没有自造的。

毕竟汞灯只是光刻机光源,波长统一为365纳米,其制造难度并不是特别大。国际市场上的供应商很多,全面禁止对华出口的难度较大,很容易买到。

白云天为了省事,也就没自造,而是通过国内,直接购买了一套。

但是他还是做了小幅改进。

就是用将目镜浸入纯净液体中的方式,对光束波长进行一定幅度的折射,从而达到聚焦效果。

在后世,这叫浸入式光源。

现在各大光科技厂商正在就此技术,进行实验室研究阶段,尚未投入实用。

既然白云天手里有完整的技术,浸入式光源又能小幅改进光源聚焦,那又为何不用?

实际使用效果很好。

采用了浸入式光源技术以后,364纳米的光束波长被约束到了312纳米!

比之英特尔使用的350纳米技术,提升了近40纳米!

在白云天的亲自指导监督下,有李莲、华新等人直接

领导,光刻机的制造进度快得惊人,透镜、工作台子系统、光源等最大的技术难点,一一被轻松攻克。

经过两个月的技术攻关——其实就是逐步熟悉制造工艺,一台双工位,最大晶元刻蚀尺寸为200mm的光刻机就顺利建造完成,顺利得让所有参与制造的技术人员感觉如在做梦。

“这就做好了?”

当最后一块挡板合上,螺丝拧紧,对光刻机通电系统测试通过,白云天宣布光刻机研发成功,其他人还是不敢相信这个事实,不由窃窃私语。

连下料到解决一个个技术问题,制作出子系统,再到总装,两个月就做出一台这时代最先进的光刻机…

这可能吗?

就算国内光刻机厂家,有现成图纸、熟练工,做一台出来也不止这点时间吧。

“行不行咱们试试不就知道了。”白云天看着众人表情,笑了笑没有解释。

有他带着一-->>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p>种接受了高端制造技术知识注入的新人亲自参与,两个月制造一台光刻机算什么。

要不是没有专用机床设备,哪要得了两个月!

像专门制造光刻机的ASML,一年就要卖几十上百台光刻机出去。

两月一台?

这么慢的生产速度,早就破产倒闭了!

光刻掩膜板早就做好了,这是白云天、李莲亲自动手做的,达到了钢铁城当前技术极限。

掩膜并非只有一个,而是一套。

光刻是个工序多达上百道的漫长加工过程,一道工序,可能就只有极微小的改变。逐步刻蚀掉需要加工部位的光刻胶,然后通过沉积、离子注入等方式,在硅晶元基片上生成所需的元器件、连线等不同部件。

因此整个过程是支离破碎的,每一次光刻都只针对一道工序,经由数百道工序之后,才会制造出一个包含了所有晶体管、电阻、电容等各种元器件的裸晶片。

由于工序漫长,每一道工序的掩膜必须严格对准,误差不能超过几个纳米。否则就会出现错位,导致沉积、注入不到正确的位置,制造失败。

可想而知,掩膜版的精度要求是多么高。

从制成的掩膜版上,众人只能看到星星点点的点、和纵横交错的细线,根本不知道最终出来的电路是怎样的。

工序如此之长,当然不可能马上就得出结果。

研究人员虽然很好奇,但是他们还有别的研究工作要做,当白云天宣布光刻机研发成功,研制团队解散以后,他们也只能回到本来的岗位,继续完成上面交代下来的研究工作。

一个月后,白云天、李莲等人穿着一身连套防护服,眼看着一张亮晶晶的晶圆片完成最后一道工序,小心翼翼摆放到了他们面前。

这还只是裸晶片,还需要经过切割、封装,才是大众平常所见到的芯片。

得知众所期待的第一次试制完成,闻讯的研究人员们都放下手头工作,聚了过来。等级较高的研究人员穿上连套防护服,进了实验室,其他的人则站在玻璃墙外,好奇地看着白云天小心托在手中的晶圆片。

“白总,这是什么集成电路?”一名实验室副主任好奇地问道。

“一款处理器!”白云天没有继续保密,笑呵呵地解开了谜底。

“处理器!”

所有听到的人都眼睛一亮,在这些性格沉稳的研究员中,竟然发生了小小的骚动。

“难道这就是我们要研发的计算机,所用的处理器?”那几位有资格进入实验室的主任、副主任都激动起来,忍不住七嘴八舌问道。

处理器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