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过初审,那些只知道照本宣科的试卷,首先被排除
。随后再对剩下的一万两千六百份试卷进行认真的再审,从中筛选出两千份较有深度的答卷。
审核组经过多次会议,确定了各专业所需人数,然后进行交叉阅卷,最终定出了一千七百人的录取名单。
但在通知时,人事部给这两千名报考人员全部打了电话,通知他们立即来校报道。
通知中,反复强调了这是中华制造招收人员内部培训,学习前就要签订用工合同。如经过培训,最后却转投其他公司,需补偿公司所有损失,连同学费、食宿、教学资源、实验设备、材料在内,赔偿金额不低于三万元!
谁知工作人员的再三强调,对方不但没有被高额赔偿金吓住,反而更加坚定了他们前来接受培训的决心。
一些性急的人,放下电话就买了最近的车票,赶赴中华制造。
幸好中华制造在火车站、长途汽车站外,都设立了长期接待点,随到随接待,才让他们不至于到了苏城两眼茫然,不知如何前往公司。
公司地处远郊并没有让这些人望而却步,他们二话不说,背上行李就上了公司接送车辆,带着满腔希望,奔向不可预知的-->>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p>未来。
一批批学员的到来,让新华机床厂、苏城电视机组件
厂的职工放弃了幻想,大多数人很快和中华制造签订了用工合同,移往新厂区。只有少数年长,或是打算自己做点小买卖的职工,没有签约。
…
在学员们接到人事部通知前几天,封存道等教师就络绎到来。
最早来的人,在七月三号就到了,然后也没电话通知中华制造,就自己问路,找到了公司门口。
“沙老师是吧,欢迎欢迎,我是中华制造技术总监白云天,欢迎来到中华制造!”接到门卫电话,赶过来的白云天,热情地伸手迎接道。
以他过目不忘的记忆,这位沙为健老师可不简单,乃至前榕城工学院,后收归中科院,改名榕城科技大机械系的副主任,教授,这可是西南第一、在全国也能排名前十的工科学校。
据他自己说,是在学校待得不痛快,所以辞职准备去南方下海。当他办好离职手续以后,恰在榕城晚报上看到了中华制造的招聘广告,就想过来看看,要是合适就留下。
毕竟他教了一辈子书,让他穿西装打领带,去和别人谈生意他也不会,更拉不下这张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