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后,她们拿起旁边已经加热的电烙铁,蘸了蘸焊接膏,一手捏着焊锡,飞快地在引脚位置点了一点,就完成了这枚电阻器的焊接。
之后,她们不看焊接结果,迅速捻出第二枚电阻,抬头在正面隔板上的电路图上看了一眼,然后低头,在印制板上找到了相应的位置,确认了正负极,果断地插入元器件,进行第二次焊接。
万用表所需的电阻也就十来个,女工们很快就熟练了操作流程,速度越来越快。
所有的电阻很快就焊接完毕。
这时,她们才开始检查焊接的效果,确认有无虚焊、漏焊等错误。等确认无误之后,便半转身,将手中完成的半成品,放到了传送带上。
传送带将完成的半成品,送到末端,由一名女工将其收捡起来,放入一个有机玻璃盒。
等传送带上已没有放置的半成品,该名女工便起身,将收集的半成品,交给了下一道工序。
在这道工序,是装配电容器。
需要焊接的电容器数量要比电阻少一些,只有七个。相应的,这条流水线上的女工人数-->>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p>,也要比前一道工序略少一些,以保证不会出现窝工现象。
作为车间主任,就有根据流水线运行情况,随时调整不同工序岗位人数的职责。
目的自然是效率最大化。
经过一道道工序,电阻器、电容器、二极管、三极管、集成电路、条状液晶显示屏、纽扣电池、保险管、旋钮、外壳等等相继安装完毕。
整个流水线运转起来,从第一道工序,到最后外壳组装完毕,只用了十一分钟。
且一次性,就完成了十五台数字万用表、十二台数字电压表的装配。
平均每分钟有两台半数字万用表、电压表下线。
这只是开始阶段。
随着流水线源源不断的运行,车间主任也根据现场情况,对流水线作微调,从速度快的流水线抽调人手,安排到工序较为繁琐、时间较长的工位。
经过一番调整,产品下线的速度越来越快。
当调整到最佳时,平均每分钟就有五台数字万用表、电压表下线。
当然,换来的结果,就是流水线上的女工们,每时每刻都在全神贯注地工作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