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人只好围在她身后,从她肩膀上看过去。
周培等思维敏捷、反应快的人,也忘了对方是女人,不停出声催促她赶快翻页。
双方不时斗一斗嘴,吵吵闹闹却又舍不得离开。
大家对自己的工作,现在是充满了信心。
有了这些参数、开发包,他们要是还开发不出一款基于386处理器,PCI总线的兼容机来,那他们这些年的专业都等于是白学了,还不如买块豆腐来一头撞死的好。
和科中大,甚至是中科院等科研单位,拟定一个研究课题,搜集各种资料都要几个月、乃至几年相比,中华制造准备得实在是太充分了。
充分到他们想不出有任何遗漏。
隐隐约约中,他们在心中作着对比,感觉这里才是他们真正做事业的地方。
包括一直没有下定决心的周培,此刻心中都在动摇。
在条件不允许的情况下,他甘愿成为后人向上攀登的基石,默默奉献。但是若是有可能,他更希望自己这一生,能
够在事业上也有所建树。
虽然这只是一个私营企业,还是外资企业,虽然这只是企业下属的一个研究机构,虽然这个研究机构现在看起来才刚成立-->>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p>,还很简陋…
但是,他却在这里,看到了成功的希望!
望着屏幕上一行行密密麻麻的数据,他的心神开始飘忽,已不再集中于此,久久没有再出声催促宋昙翻页。
…
白云天来到顶楼杜炜逸办公室,门开着,他的秘书正在面对一台四通中文打字机,滴滴答答地打着文件。
四通中文打字机虽然名为打字机,其实也可以算是一套完整的计算机系统。
它有处理器,有存储器,有两行二十个汉字的液晶显示屏,还有软盘驱动器用于存储读取外部数据、PC机布局键盘,计算机该有的部件,它一样不缺。更重要的是它还内置有中文字库、基本的文档编排功能。
说起来,国内虽然技术落后,经济状况不好,可是并不是所有人都在怨天艾人。敢于创新、敢于从事高新科技的单位、创业者,仍然层出不穷。
这点,和美国的情况类似,在计算机产业初期,都有大量的企业、学者、投资者,投身其中。
八十年代中关村内有名的“两通两海”,现在的“新、四、方、联”,其中前面两通中的一“通”,和后面那个“四”,指的都是四通公司。
这些都是中国计算机行业的先驱。
只可惜从制造史回顾上看,同样的发展状况,结局却大为迥异。
美国的新兴计算机固然倒闭者众多,平均来说,一家公司只能存活三年。三年没发展起来,就关门解散了,每年都有超过三分之一的计算机公司宣布破产。
但只要是最终被用户所认可的发明创造,就立即有数十家拥有制造能力的芯片厂家、计算机大厂,愿意给他做代工,然后推出一款又一款深受市场欢迎的计算机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