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就好比一座城市,道路的宽窄,直接决定了它的最大通行数量。超过这个上限,交通就会堵塞,堵塞的时间长短,决定于路上各种交通工具的数量多少,同时上路的交通工具越多,堵塞的时间就越久。
哪怕你开的是最好的跑车,在这条路上,也只能跟着前车,一点一点往前磨。
这就是总线!
但是总线带宽做得太大,那么制造成本也会随之增加,这就显得浪费了。
所以总线的发展,是追随CPU的主频进步而进步的。
早期的ISA总线结构,是84年,由IBM公司制定,其针对的目标,就是当时已经出现的286处理器。
286处理器是一款十六位元处理器,最大寻址空间为16M。所以,ISA的最大存储器上限,也被限定为16M,其数据传输带宽,也为十六位,同时兼容八位数据。
最初的286芯片为6兆赫兹,而ISA总线的时钟频率为8兆赫兹。
这就是匹配!
以当时的处理器速度来说,这个总线结构完全足够,而且绰绰有余。
按照之前十几年的计算机发展,一款处理器用上几年、乃至十几年是很正常的。
但是,大家都没想到,集成电路的发展日新月异,光是286处理器,到后期其主频就高达20兆赫兹。这就使得主板的处理速度,远远跟不上处理器的处理速度,大大制约了计算机的性能。
在这种情况下,又先后推出了EISA、VESA等总线,作为补充。但这都是基于ISA的局部修修补补,由于其结构本身缺陷,导致主板跟处理器之间的差距越来越大,不但起不到将处理器的优势充分发挥的问题,反而成了决定性制约因素!
痛定思痛,IBM等两百多家计算机公司,经过协商,最后于去年,正式推出了
PCI结构的总线,以求彻底改变这种被动局面…”
周培站在门口,听着白云天的讲座,虽然是很普通的知识,却让他对总线的发展,有了一个明晰的梳理。
对于接下来的内容,他更加充满了期待。
这趟没有白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