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而在白云天面前,这都不是问题。
某个专家提出一个思路,他就能够立即将采用这种设计的实例一一历数,然后在各种实例中,使用效果如何,以及为什么好、为什么没有达到预期要求,然后予以否决或是认可。
电路所需的各种元器件,只要开个头,他就能将制造厂家、批次、技术进步说出来,以供大家参考。
到后来,凡是遇到大家有争执的地方,与会众人立马第一时间就看向白云天,等他这个活字典,给出准确答案。处理完这一技术要点,紧接着就毫不停顿地进入下一话题。
提出设想——初步讨论——白云天给出评判标准——认可或是否决——重新开始新一轮设想,或是进入下一话题。
一个个技术难点,就在这样的高效论证中,飞快地被克服。
就如水到渠成,完整的研发计划就已制定出笼。
当众人讨论完最后一个技术细节,所有人仍是意犹未尽,坐在教室里不肯走。
他们已经很久没有这样酣畅淋漓的感觉了。
习惯了论证会上,唇枪舌剑、口干舌燥却谁也说服不了谁,以至于一个会拖一两个月,乃至好几个-->>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p>月,仍是无法定稿。实在开不下去了,就不得不申请上级部门裁决,动用行政力量来强压反对方,最后还是只能用和稀泥的方式,结合多方观点,搞出一个大而无当的研究项目。
现在他们只用了一天时间,就理清了所有头绪,并且拿出一份看起来很有实现可
能的计划书。
这种感觉,就好像收音机里不停报道城里各处堵车,但自己却一路畅通,沿途都是绿灯,居然没有任何停顿就直达目的地一样。
既惊讶,又欣喜!
当然,能够这么快拿出一份完整的计划书,关键还是在于白云天。
不是说他那堪比图书馆的知识储备量,也不是他计算机一般的检索能力,更重要的是他研发投资方的角色定位。
这次讨论中,同样有各种争执,甚至是争吵。
某教授说这个电路效率高,另一位教授说那个电路省电,又一位教授说他选择的电路制造简单,再一位教授站出来,认为他挑选的电路虽然效率不是最高、制造也不是最容易,但是工艺最容易实现,更适合国内的电子制造业现状。
这个时候,白云天就站出来了,以投资方角度,来评判这几种电路,哪个更适合中华制造的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