绣女转身而去。
明真道长又取出六块小木牌,对鬼子危说:“鬼将军,你速去找到石文江,让他速速派六名精干手下,带着这木牌,赶到木牌背面所标注之地,找到木牌上所写之教坛教主,速让教主带手下来此!”
鬼子危接过木牌,一一看了,便转身而去。
阿瓦木和伊拉互相看了看,伊拉问:“道长,为何我和阿瓦木无事可做?”
明真道长说:“此事你们两人是最关键之人,贫道自然不会让你们两人闲着。不过,伊拉将军,贫道需要你们两个做的,是最危险之事,不知两位能否答应。”
伊拉拱手:“只要能救出小王子,我等粉身碎骨在所不辞。”
道长正色说:“如此便好。两位请坐下,我要给两位讲个小故事。”
阿瓦木和伊拉虽然有些疑惑,却只得坐下,听道长讲故事。
道长讲的是二十八年之前的一个故事。当时大宋和蒙古人联合打败了金国,两国却在如何分金国的土地和财产之事上,产生了严重的分歧。为了解决此事,元朝太宗窝阔台派断事官月里麻思奔赴大宋。其时宋与蒙古关系紧张,月里麻思一行七十多人走到湖南,被
宋军抓住,并关押了起来。大宋朝廷做了一件非常让人难以理解的事情,他们不派人去跟这个蒙古使者谈双方的土地之事,反而要逼着这个月里麻思投降,用以羞辱蒙古大汗。蒙古人听说月里麻思被扣押,多次跟大宋朝廷交涉,逼其放人,朝廷不但不放人,竟然还变本加厉,用饿饭逼迫劳动等方式折腾月里麻思一行人。后来,月里麻思的一个手下找机会逃了出来,大宋派人追杀,月里麻思的这个手下受伤,昏迷在道观外不远处。道长将其救回道观,此人已经不行了。他将月里麻思等人的遭遇讲给道长听,托付道长将月里麻思的一封亲笔信设法交给蒙古人。此人死后,道长将其埋了,却没有将月里麻思的信送给蒙古人。
道长说:“此事大宋朝廷做得不地道,但我等毕竟是大宋子民。也幸好如此,这封信现在该发挥作用了。”
阿瓦木有些不解:“这么一封信,有何作用?”
道长说:“蒙古人曾经多次派人,暗中寻找月里麻思下落,但是大宋对此事严加保密,蒙古人至今不知其关押之处。此事至今已经快三十年了,但是蒙古人至今还没有忘记此事,石文江曾经跟我说过,前年还有个蒙古人在附近打听月里麻思的下落,这个蒙古人,现在就在离此不远的蒙古军营中,是一个蒙古将军,叫巴图,他来到襄阳,除了协助蒙古军队攻城之外,还有一个任务,就是寻找月里麻思。”
阿瓦木有些明白:“道长的意思,让我去找这个巴图将军?”
道长点头:“你带上信件,去找这个巴图,就说你曾经救过一个蒙古人,这个蒙古人被宋兵杀死,留下了这封信。蒙古人肯定会问你,是否知道这个月里麻思被关押的地方,你就把关押的地方告诉他。”
阿瓦木一愣:“告诉他?这不成了奸细了吗?”
道长正色说:“月里麻思博览群书,正直忠厚,是蒙古人中少有知识渊博之人。他出使大宋,非止为蒙古,亦是为宋,为的是两家化干戈为玉帛,可惜大宋奸臣当道,朝廷昏庸,竟然将这么一个绝好的机会亲手破坏掉。此番如果这个巴图能救出月里麻思,以月里
麻思之智慧,必然能阻止蒙古人继续攻宋,我等是为大宋谋福,怎么能是奸细?”
阿瓦木拱手:“在下愚钝也。”
道长继续说:“当然,让你去找巴图,其目的并不只是为了救出月里麻思。你此去目的有二,一是进入蒙古大营,了解蒙古人与大真教的真实意图,二是设法让巴图逼迫大真教去救月里麻思,以求拖延时间,让我等有时间救人。”
阿瓦木说:“此事我一个人去就可以了,让伊拉留下来。”
道长摇头,说:“一人死,两人活,你们两个人去,有个照应。还有,如果有什么消息,可让伊拉设法送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