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独家

*

战友们很热情,夏明扬却不记得来人。

他脑子里空荡荡的, 对一切毫无印象。

他知道自己出了问题, 随行的军医说:“这种情况跟溺水时体力透支有关,大脑有可能受到某种程度的损伤, 造成记忆缺失……”

夏明扬接受了这个说法。

他忘了自己叫什么, 来自哪里?全靠战友们提示, 才知道自己叫夏明扬,是部队上的飞行员。

说到飞行, 夏明扬倒是很有印象。

那些驾驶技能都记得, 甚至能说出自己驾驶的战机编号是C-3090, 可问到副驾驶员的名字,却想不起来了。

来人都说他是夏明扬, 夏明扬也认可了自己的身份。

随行军医说:“夏同志, 我们往回赶吧,到医院再做个彻底检查……”

一行人稍作休息,就上了救护车。

夏明扬是用担架抬上去的。

他身体很虚弱,损耗很大,挂着吊瓶输着液。

临上车时,夏明扬微微抬起头来,看着送行的村民们。他想找到那个人, 一睁眼就看到的那个姑娘。

他觉得那姑娘就站在那里,正看着他呢。

救护车开走了。

村里热闹了一阵,又安静下来。

村民们知道救助了一个同志,具体是做什么的?却不晓得。这属于军事机密, 包括老支书和江队长在内,都不知道。

柳小樱有所猜测,就跟大哥透露了一点。

“哥,那人是开飞机的……”

柳志江很惊讶。

“樱子,你咋知道的?”

“我猜的……”

柳小樱心说,大哥没见过空军,不晓得空军飞行服的样式,她见多识广,才猜到了那人的身份。

柳志江知道妹子聪明,不经意间又立了一功。

柳小樱嘿嘿笑着。

对空军,她是很神往的,如果能驾驶着战机,在空中遨游一把就好了。

当然,这只是个梦而已。

现在的她不复往日,能把娃养大就不错了。

*

三天过后,县里转来了一封感谢信。

是东港部队写来的,感谢南山村的群众对子弟兵的救助。还送了一面锦旗,上面绣着“军民鱼水情”等字样,很是耀眼。

老支书把锦旗挂在大队部,村里人都感到很自豪。

柳小樱也暗自得意,这里面有她的一份功劳呢。

又过了两天,一辆军绿色的吉普车停在了村口。

从车上下来了一位大姐和一位青年,都穿着军服。

他们找到队里,说要见一见救命恩人。

江队长把女民兵都召集过来,还派人去喊齐大夫。

青年军人看着柳小樱等人,郑重地道了声:“谢谢!”

还“刷地一下”敬了一个军礼。

女队员们愣了一下,赶紧还了一礼。

柳小樱看着青年军人,有点挪不开眼睛。

青年军人个子很高,足有一米八几,国字脸,高鼻梁,两眼炯炯有神,真是帅气十足。

青年军人也认出了柳小樱。

这个穿花布衫、梳着大辫子的姑娘,就是给他做心肺复苏的那位。他记得那双手很有力气,按得他肋骨直疼。

军医说:“如果不是紧急救治,大脑会缺氧,甚至会引发后遗症……”

也就是说,这位姑娘救了他。

青年军人想跟柳小樱说点什么,可当着众人的面,又不晓得说什么才好?就冲着柳小樱点了点头。

柳小樱知道对方认出了她,心里美滋滋的。

齐大夫赶来了。

他一见到青年军人,职业病就犯了。

“同志,来坐下,我给你把把脉……”

说着,齐大夫就抓住青年军人的手,给人家把起脉来。

“同志,您的脉搏很有力度,恢复得不错……”

青年军人道了声:“谢谢!”

齐大夫笑着说:“同志,不用这么客气……”

那位大姐也说:“齐大夫,这都是应该的,要不是您扎那几针,咱的同志也恢复不了那么快……”

齐大夫一听,恨不得立马掏出银针,再扎几下。

青年军人对齐大夫的医术很感兴趣,就询问了几句。

齐大夫很得意,把中医的精髓讲解了一番。

要说,他进城学的是西医,引以为傲的却是中医疗法。尤其是在乡村,认可中医的更多一些,适用面也更广一些。

青年军人和大姐呆了一会儿,就上车走了。

村里人都跑到村口送行,热情地挥着手。

柳小樱站在人群中,远远地望着。

她猜测那是一对母子,从东港部队专门跑来一趟,挺重情意的。不过,他们并未提到自己的姓名,不知是低调还是出于保密?

*

这件事就这么过去了。

村里又恢复了往日的秩序。

柳家小院的樱桃树开花了,红艳艳的,就像一抹红霞,衬得院里一片喜气。

柳小樱站在花树下,捋着辫子,仰着脸儿,就像一副画儿。

冯玉兰瞅着闺女,是既欢喜又担忧。

樱子是越长越水灵了,如果不是那五个娃娃,只怕媒人都要踏破门槛了。

现在,十里八乡都晓得,南山村的柳小樱认了五个娃娃,才十六岁就当了娃的娘。那入赘的口风放出去了,可谁敢登门呢?

柳小樱却没这方面的担心,她正琢磨着孵小鸡呢。

天暖和了,该孵小鸡了。

五个宝宝还不满百天,那是见风就长,可能吃了。一顿下来,半锅米粥就没了,人家捐的那些粮票,都用来买大米了。

可那些哪够呢?早晚会吃光的。

还是要给宝宝们增加营养,最好每天都吃上一碗鸡蛋羹。可鸡蛋太贵了,还不好买,每次赶集只能碰运气,不如自家养上几只?

柳小樱跟娘一说,冯玉兰也动了心。

年后政策做了调整,家家户户的自留地都拿回来了。村民们有种蔬菜的,有种稻米的,杂七杂八都没闲着。这么一来,饲料有了,就想着养鸡养鸭。可这两年生活困难,母鸡都吃光了,拿啥孵小鸡啊?

冯玉兰就说:“樱子,咱家可没有母鸡啊……”

“娘,没有母鸡也能孵,只要温度达到了就行……”

柳小樱自有办法。

空间在手,还有什么解决不了问题?

逢集的日子到了,柳小樱就挎着筐子去赶集。

在背静处,她又碰到了那个卖鸡蛋的中年妇女。就打听了一下,那妇女家里公鸡母鸡都有,就买了一筐子鸡蛋,提着回来。

到了村口,柳小樱用布蒙着,怕人瞧见了。

回到家,柳小樱就坐在窗前,对着太阳光照鸡蛋。

只要有小圈圈的,就是受过精的。

柳小樱挑了二十枚受精鸡蛋,准备孵小鸡。

她找了一个柳条筐子,铺上厚厚的稻草,把鸡蛋摆在上面,用棉布盖着,搁在墙根底下晒着,增加温度。

还开玩笑说:“娘,晚上咱把鸡蛋揣在被窝里暖着,二十一天后小鸡就孵出来了……”

冯玉兰也笑道:“那好啊,打今儿起,就让志远和志广晚上睡觉时揣几个……”

当然,这都是玩笑话。

柳小樱晒鸡蛋也好,暖鸡蛋也好,不过是装装样子。她把鸡蛋在太阳底下晒一晒,就用棉布包着搁进育婴箱里。只要调好温度,小鸡就会破壳而出的。

柳小樱怕娘发现了,还想了个点子。

她又挑了二十个鸡蛋,搁在稻草筐子里,用棉褥子包着搁在屋里。到了中午,就端着筐子出去,在太阳底下晒一晒,日头一过,再端回来。

冯玉兰操着心,时不时地跑到小樱屋里,伸进棉褥子摸一摸。志远和志广也学着,晚上睡觉还真想揣着鸡蛋孵小鸡呢。

柳小樱心说,用体温孵小鸡,理论上是行得通的,不过孵化成功率很难保证,还是育婴箱更科学一些。

赶在这个时节,村民们也忙乎起来了。

家家户户都捣鼓着孵小鸡、孵小鸭,方法更是多种多样。

有想着法子找母鸡的,找不到母鸡,就搭了土炕生了火,用炕小鸡、炕小鸭的方式来孵化。还有的,打算去集上换小鸡娃子,养个半年就能下蛋吃肉了。

队里对这些既不支持,也不反对。

只要是自家养的,不拿出去贩卖就没啥,也没违反政策。

老支书很开明,崔队长却板着个脸,

“老支书,社会员们都去搞副业了,那生产咋办?马上就进入捕鱼期了,正缺人手呢!”

“连发,到时候动员一下,群众的积极性还是很高的……”

老支书不以为然。

这个崔连发也不想想,村民们搞搞自救,改善一下生活有啥不好?像去年旱灾虫灾严重,想弄点吃的都难,全靠外面调来的救济粮撑着。

要说,还得感谢国家,不然救济粮也没得吃。

*

转眼,宝宝们过了百天。

柳小樱就推着“娃娃车”出门了。

前面躺俩,后面躺仨,都穿着黄绒绒的小衣裳,戴着小帽子,屁股底下垫着棉垫子,软软乎乎的,头顶上还撑着遮阳棚,挂着一串小铃铛,风一吹,就“叮叮当当”地作响,可拉风了。

“欧呦,这娃娃车太好玩了!”

村民们都很稀罕,就试着推两把。

娃娃车推着很轻简,不但能装娃娃,还能推东西。就有人来打听,说是蒋木匠做的,也想做一个,可一听手工费,就打退堂鼓了。

江二嫂子也很欢喜,就把自家娃娃放在车上推着。

娃娃们手舞足蹈的,很兴奋。

那几个喂养五胞胎的嫂子,也跟着学。

柳小樱很大方,让娃娃们轮着坐,每个人都有份儿。

嫂子们是喜笑颜开,跟小樱打交道真不错,隔三差五就送吃的过来,兔肉、鸡肉都有,还有半尺来长的河鱼,不晓得从哪里弄来的?

要说,出门寻吃的男人不少,大多空手而归。

柳家就不一样了,东西没断过,真是交了好运了。

村里人很羡慕,也有暗里嘀咕的。

可这种本事不是人人都有,再羡慕也没辙。换做以往,还能想个赖点子去沾点便宜,可自打柳家认了五胞胎,就不好意思了。

人家有五个娃娃要养,不弄点东西吃啥?

就连崔队长那样的,也不敢再挑刺了。

上次闹了一鼻子灰,对崔队长的声誉是有影响的。再说,小樱不凡,村里人都晓得,去惹这样的人家,只怕没好果子吃。

这么一来,相安无事,平和了许多。

族里那几个红眼病,也不敢轻举妄动,怕兄妹俩收拾他们。

*

到了四月中旬,天气越发热了。

村民们都换上了单褂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