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条太平坊的铺子?看来朕的太师当真是很有钱。”苏绾皮笑肉不笑,“太师可是想让朕写欠条?并无不可。”
赵珩抬手摸了下鼻子,转头看向别处。自打成为储君,他还从未见过徐太师如此愤懑又惶恐的模样。
想来那太平坊的铺子,还真是他一家所有,回头醒了得让暗卫去仔细查查。此前查过,但未查到什么可用的证据。
“陛下明鉴,老臣虽说有些家底,整条太平坊的铺子还是买不来的。”徐太师的脸开始冒汗,“陛下不可听信谗言。”
苏绾给了礼部尚书一个赞许的眼神,目光又落回到徐太师身上,正儿八经的语气,“朕相信太师不是徇私枉法之人,方才只是戏言。”
在梦境里她是帝王,不想死就得把人管住才能坐稳皇位。
刚才,她故意当着文武百官的面跟太师借钱,就是想告诉他们,她什么都知道。
这朝堂上的哪个不是老狐狸,应该都懂。
“陛下……真爱开玩笑。”徐太师一脸吃了屎的模样,讪讪干笑。
“陛下!”宋临川不悦出声,“我对北梁的朝政不敢兴趣,若北梁无意停战,我等即刻告辞。”
这是气得要暴走了?苏绾目光专注地看他片刻,唇边弯起浅笑,“来人,送太子殿下去驿馆,另外选几匹好马连夜送他们出城。”
原著里的宋临川脾气也很暴躁,只有面对柳云珊时才柔情似水。可惜了,不能把他也收入后宫,逗起来应该比赵珩有趣?
赵珩再次偏头,目光幽邃莫辩。
这女帝的笑似乎不怀好意?
“北梁竟如此待客的吗!”宋临川怒不可遏,俊逸的面容黑得像是涂了墨汁,又想走又不敢走。
“陛下不可如此鲁莽!”韩丞相出列,“臣以为,我北梁与东蜀不可继续征战下去,两-->>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p>年战乱百姓流离失所,甚至易子而食。”
“老臣附议。”谢丞相出列。
“臣附议。”礼部尚书出列。
“老臣也附议。”徐太师脸上的愤恨藏都藏不住。
跟着是吏部尚书,兵部的两位侍郎,以及另外几个朝臣。
苏绾不说话,目光专注地看着林尚书,眼神意味深长。
“臣也附议。”林尚书一脸不情愿。
“既然众位爱卿都想谈,那便谈吧,不过我北梁乃是战胜方,当由我们拟定停战协议,太子殿下意下如何。”苏绾脸上浮起满意的笑。
目的达到。
赵珩垂下眼眸,收敛了眸中的笑意,眼观鼻鼻观心。
女帝此法甚妙,先是附和太师再提出不合理的要求逼其改口,在稍加坚持让朝臣误会是真有此意,等着更多人的站出来的反对,以此达到自己目的。
虽千回百转了些,倒是有用。
“我此行原就是来谈停战一事的。”宋临川一脸愤然。
“谢爱卿,你来替朕书写协议。”苏绾站起来,背着手走下台阶停在宋临川面前,微微仰起脸看他。
这个暴脾气的美人,她还挺想留他在后宫的。
苏绾看了会,不疾不徐出声,“太子殿下,东蜀盛产和物?”
“盐、纸张、刺绣。”宋临川估计是没这么被人看过,脸上的怒火越来越明显,“陛下竟是不知吗?”
“朕若是样样都知晓,太子觉得自己还能是太子吗。”苏绾含着笑故意怼了句,背着手折回去。
坐回龙椅,苏绾看了一圈朝臣,再次出声,“东蜀若能低价卖盐给我北梁,再派遣匠人入我北梁教授纸张和刺绣的技艺,北梁亦可赠送东蜀一些马匹,派遣匠人前往东蜀教授铁矿炼制技艺。”
原著中提到北梁盛产马匹和铁器,马可以自己养,铁矿炼制却是保密的技术,轻易不外传。
而东蜀最大的优势是有盐。
在原著中,宋临川会去两国边境,就是希望能够用盐跟贩卖武器的人做交换。
她的提议于两国都有益,北梁能买到便宜的盐,而东蜀提升铁矿的冶炼技术,无需高价买武器。
苏绾看着宋临川,耐心等待他的回答。
“陛下的提议我非常有兴趣,但此事并非我可做主,陛下可否等上几日,待我传讯回东蜀请父皇定夺。”宋临川恭敬行礼。
“那就请太子殿下在我汴京多住几日。”苏绾偏头看向负责书写协议的谢丞相,真诚发问,“谢爱卿觉得朕的提议如何?”
“老臣同意陛下的提议,若协议达成,于我两国都有益处。”谢丞相笑容满面。细看他的表情,也和之前的礼部尚书一般,有种败家子终于懂事的欣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