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排骨?一斤排骨半斤肉票。”屠夫挥舞着大砍刀。
糟糕,都忘记买东西还要票了。
八十年代开始,大部分地方都开始废除计划经济体制,也就是不用凭票据购买,但京市是什么地方,那可是大城市。
大城市人口多,又是天子脚下的,势必要把票据用到底,一直到九二年才完全废除掉票证制度,所以这会儿买东西还是要票的。
范文娟在包里面翻了翻,除了几张粮票以外,还真没见到肉票。
买粮食还能找那些进城来卖粮食的人凑合,肉可不行,那都是肉联厂统一管理。
这种人屠夫也见的多了,大手一挥:“同志,没票了吧,不要票的肉也有,碎骨头要不要?”
“要要要,多少钱一斤?”碎骨头好,可以熬煮高汤,这不刚好凑合着今天揉的那一小块面了吗,再买点鸡骨架,熬出高汤来煮面,味道可鲜可鲜了。
“一块八!”
肉价要两块三。
正常人的工资一天是十来块钱,换算成工价,一天的工资也就够工薪族买五斤肉的。
都说九十年代物价便宜,就不算算这会儿工资多少,一个月三百左右,折合大米那是四百斤不到,折合猪肉一百三十斤。
范晓娟记得这年头的人也不常吃肉,吃的话就馋点肥的,家里一般半个月会买一斤肉吃吃,已经是很奢侈了,别看城里人有工资,但是样样都要买,物价也不便宜!
嘿,骨头还真比肉便宜啊。
前世开过餐馆,自然知道怎么利用最便宜的材料。
买了两斤碎骨头,又去卖鸡肉的摊子上面两块钱收了几个鸡骨架,提着大包小包的就回到了家。
这个时候丈夫还没回来,女儿也还没醒,范文娟就先忙上了。
猪的碎骨头跟鸡骨架焯了水,混在一起慢火熬上个两小时就是简易高汤,沥干了渣不管是煮面吃还是烫青菜吃都是一绝,放在几十年以后,高汤娃娃菜都是丈夫的最爱。
骨头炖上锅以后,她就开始擀面。
出去这一趟,面饧的刚刚好。
擀面这活儿,前世这个时候的她还不会,这还是刚出国那会儿,全家人都特别想吃老家的面条,女儿更是想吃面想到哭,范晓娟只能撸起袖子亲手来。
一次又一次,让她练就出来了一身好手艺,擀出来的面条条条顺,切出来丝丝匀称。
擀好的面条刚撒上一层手粉,外面就传来了小孩的声音。
范晓娟心里还想着事呢,拿着擀面杖就跑了出去,一出去就看见女儿呆若木鸡的盯着她看。
头发还散着,衣服穿得歪七扭八的,明显是刚刚才醒。
一双鹿儿一样的眼睛像小精灵一样可可爱爱,前世最喜欢抱着她喊“妈妈,妈妈”,长大了也不那么爱叫人,这孩子也不乖巧叫妈妈了,看看她,又看看擀面杖,眼泪里面蓄着的泪水越攒越多。
“哇”的一声,韩星辰就了哭出来:“妈,你可别打我。”
重生后头一回跟闺女面对面,就把她吓得拔腿狂奔。
作者有话要说:开文第一天,按照惯例会有两章滴。
滴滴滴,还是有红包,24小时内留言都有(这是奖励勤劳追更的小伙伴们哒)
九零年代初,我记得我爸爸(国企技术员)收入是三百元,我爷爷(小学老师)不到三百,我们老总(西电硕士)刚分配到深圳的一家国企,刚毕业的工资是八百(在当时算非常高的了),参考以上几个人制定本文的工资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