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山银山让这么一分都只能分到一点金沙。
当然,能这么搞也是因为羽族的宗族没有人族这么根深蒂固,若羽族的宗族同人族的宗族一般,财产绝不可能这般分配。
宗族维系族人靠的是血缘,却也不只是血缘,更重要的还是利益,血缘是纽带,但核心还是利益。
宗族掌控了大部分的资源,宗族的成员哪怕不喜欢,也必须向利益向拳头低头。
这种所有人均分法对宗族的杀伤力不要太大。
不过这样的话,辛筝觉得自己能理解为何风洲的变法那么温和最终却能那么好的效果,因而既得利益者在所有子孙均分法通过的那一刻便注定走向消亡。
哪怕猜到了风洲的歹毒,反对者也很难做什么,否则第一个跳起来捶他们的便是他们的后代。
就羽族那情况,儿女和父母哪个更长命着实不好说,尤其是前头出生的孩子们,这些孩子中最吃亏的就是长嗣,只相差三百岁,大概率自己死的时候父母还活着,而自己死了,自己的后代便什么都分不到。
只是,辛筝微微蹙眉。
宗族的出现并非人们吃饱了撑的,找个东西来管着自己,而是为了抱团生存,恰好血缘比别的纽带靠谱,因而出现了以血缘为核心纽带的宗族。
风洲削弱宗族能够成功,只能说明一件事,羽族的土壤,至少如今的土壤对宗族的依赖没那么重了。
宗族是王权控制基层的触角,也是蚕食王权权力的敌人。
将厚厚的羽族社会现状与风俗、历史读完,辛筝感觉自己快偏头疼了。
越读越觉得羽族危险,更头疼的是她现在还够不着羽族,更无法做什么。
羽族如今的重心在青州那边,沃西这边明显是为了给自己给人族找麻烦,为青州争取更多的时间。
好烦,好想杀人。
羊角手串的珠子越捻越快,辛筝很快有了决定:这次的事多杀几个人,多流点血,缓解一下自己的暴躁。
合上资料,辛筝重新看向百家论道。
思想争斗本就是复杂且激烈的,一帮人精为了自己认同的思想各执己见,一千只吵架的鸭子都要自愧弗如。
不是说吵,而是这些人精每个都说得很有道理,非常的有说服力,单听任何一方,判断能力不够强的很容易就被说得心悦诚服成为其学说的支持者,幸好,这不是任何一家的独角戏,而是百家群戏。
一家在上方讲,下头必有九十九家在拆台。
普通人很难从讲学中找出漏洞,但同行能啊,三言两语便能找出对家学说理念中的漏洞,甚至吹毛求疵。
结果便是观众刚刚觉得:啊,这家说得好有道理。
同行挑刺后。
观众:呃,好像也没那么有道理。
又一家上台。
观众:啊,这家说得好有道理。
一而再再而三没完没了后。
观众:不要拦着我,让我去死!
辛筝倒没这种倒霉心态,开始之前便已有了决定,因而她全程都只是在关注百家的差异,以及为何会有差异。
她终究不是思想家,很难挑出漏洞,但百家帮了她这个忙。
听了一段时间后辛筝总结了一下百家自己挑出来的漏洞,再参考一下百家的支持者们的出身,慢慢的有了发现。
百家的本质似乎就是不同阶层不同群体对自身利益诉求的展现,只是因为最高目的是结束乱世,重新安定帝国,于是本来只是简单的提出利益诉求,结果却发展出了各种各样的思想。
帝国的混乱是因为礼崩乐坏。
儒家折腾了几百年的成绩足以证明开倒车没用,礼乐可以扔垃圾堆了。
礼崩乐坏,便需要一套新的体系来取代它。
想要取代礼乐天下,就得得到大部分人的支持,让所有人都认你这一套。
不同的人眼中看到的世界是不一样的,提出来的新思想哪怕尽可能考虑更多人的利益,也终究会因为立场而带上偏向,故而有了百家近千年的思想混战。
举个例子的话,让王与盗趾描绘自己心中的帝国,这俩绝对能画出无法共存于世的两个帝国画卷来。
百家不能这么搞,百家想成为主流就必须得到更多的支持,越多越好,描绘一个别人一看就生理性厌恶的世界,不仅不会得到支持,还会凭空制造出一大堆反对者。
如盗趾,他心中的帝国可能无法出现在这个世界上,但他一定会拼尽全力阻止王心中的帝国出现在这个世界。
原因也很简单,奴隶主的利益天然与奴隶对立,反对你不一定得是因为讨厌你,只是因为你选择了奴隶主的立场,而我是奴隶,所以我要杀你,仅此而已。
因而混战中百家思想一直都在变化,不断的融合与分裂,越来越完善,受众也越来越广,不广的都被淘汰了。可以说,能够延续到现在的百家中任何一家都有着相当庞大且稳定的支持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