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载之前那两个混蛋终于编出来了第五层:锻肝篇。
肝为目之官,不仅长年累月批奏章阅读产生的不能远视的眼疾不药而愈,视力甚至比患上眼疾之前更清晰,清晰到让她看得远的同时也看得清楚。
不论是得到了加强的眼睛还是比普通人稍微敏锐些的耳朵都告诉她,山呼声中的炙热情感都是真的。
可她从未真正爱过他们。
***
下马威已给,自然该进入下一个阶段。
结束阅兵演武,下了城楼,辛筝同百家的领军人物们表示自己想为百家著书,但我和大家得先对你们的学说理念有一定的了解才能知道那些适合著书,那些不适合,去芜存菁。
所以,请不同学说的先生们论道吧。
场地都准备好了,就蹴鞠场,挤一挤,能容纳近两万人,未来三个月对任何人免费开放,先生们请为辛侯与辛国的氓庶们讲学,看最后谁最受欢迎。
“辛侯也要去听吗?”
辛筝看了眼问自己的女子,看上去最多双十年华,却是法家的新锐,名唤朔,据说出身卑微,因此关于其出身有多种说法。不过实力很强,对百家都有很深的了解,这一路上同百家打嘴仗就没输过,肉搏也同样没输过。虽然双拳难敌四手,但朔并非独行客,她那个叫启的好友同样很能打,这俩几乎是一路同人切磋过来的。
“自然,我每天都会去听。”辛筝回答。
朔闻言不由对辛筝露出了讶异之色,辛侯你够拼啊,这帮家伙凑一块,从嘴仗发展到肉搏可谓必然趋势,百家讲学...演变成百家大乱斗是必然,辛侯也不怕遭池鱼之殃。
哪怕不遭池鱼之殃,百家学说各有各的优点,也各有各的缺点,学贯百家说来容易,实际上很容易脑子混乱,感觉谁都很有道理,分不清谁究竟更有道理。
朔只是讶异,百家学派的领军人物们却是目光炯炯,如同磕了丹药。
能够在各自学派中成为领军人物,脑子都是不差的。
辛侯不是想著书,是想择一家用之吧。
辛侯用的是太杂了,杂的辛人的精神世界仍旧是一片待占领的肥沃荒原。
不想将自己的学说理念发扬光大的士不是好士。
这也是在辛侯统一了半个兖州后许多百家弟子不顾出远门的死亡率,哪怕是一大把年纪也要蜂拥而至的缘故,但知道辛侯想择一家用之与知道辛侯想择一家用之并十分上心还是不同的。
最重要的是,这一路走来,兖州虽然还乱着,但在百家这些人精/子精英眼中,兖州的未来已经非常明-->>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p>朗了,短则五年,长则二十年,辛国必是兖州唯一的国。
占领辛国等于未来占领兖州。
辛筝说到做到,说要听每一天的讲学就真的每天都去。
虽然是抱着奏章去的,一直都在批奏章,但人能每天坐满三个时辰本身就是诚意。
虽然这家伙天天一身白衣有点晦气,白衣如雪,有句话说得好,要想俏一身白,但纯白色没有任何花纹的白衣是守孝穿的,谁要真为了想俏穿一身白只会被打死。但听说辛侯刚死了先生,这副打扮也能理解,尤以儒家最为理解,但对辛筝为老巫的葬礼规格非常不解,太糊弄敷衍了,反倒是崇尚节葬俭用的止戈学派对辛筝折腾的新式葬礼甚为推崇,为此双方又是一通猪狗禽兽的切磋。
百家学派初期对于辛筝始终不发表任何态度,对百家一视同仁的态度有点不满,但辛筝安静倾听的态度又取悦了他们。这还是头回有一个王侯如此认真的倾听他们的学说理念,通过辛侯时不时提出的问题,他们也看得出辛侯是真的在听在思考。
百家学派对辛筝印象不错,辛筝对百家学派的印象却是大开眼界。
百闻不如一见。
知道百家学派掐得很凶,但没想到掐得这么凶。
百家学派彼此之间掐,内部也同样有派系。
典型例子如止戈家,最终追求都是止战,但在如何止战这方面,止戈家内部的分歧大得堪比天与地。最重要的两个派系,一方认为应该想办法促成诸侯们不发动战争,另一方则认为应该恃强凌弱,帮助强国吞并弱国,再强国互掐,掐到只剩下一个国家了,战争自然也就结束了。
外敌很可恶,但内部的异端也很可恶。
每一个上台的讲学者都要做好被台下百家群起而攻之的准备。
为了保护辛筝的安全,蹴鞠楼虽然不限制任何人旁听百家讲学,但也派了精兵维持秩序,所有进场的人都会要在专门的房间里脱光衣服检查有没有携带兵器,理论上哪怕出事也最多是踩踏事件,结果第一天就死了两个人。
百家学说的弟子并非每个都习武,但能够往来列国还活蹦乱跳的士人就没有不能打的。
兖州偏远贫瘠,百家学派的精英弟子并不多,因而这些人大部分都是从别的州跑来的。能够穿越千里路途活着走到辛国的普遍会武,其中不乏第二境与第三境的武者,辛筝甚至留意到阴阳家那批人似乎人均术士。
手无寸铁对这帮家伙的杀伤力完全没影响。
辛筝第二天便将国都半数兵力调了过来镇场子,死在刺客手上不可耻,但要因为百家乱斗遭池鱼之殃而亡,她一定会成为有史以来死得最冤的国君,被后世嘲笑一万年。
被军队里三层外三层的注视着,讲学终于有了第一条规矩:君子动口不动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