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笔趣看 > 玄幻魔法 > 孰能不朽 >

518、第八十一章嘉树

帝都也很识相,白帝还在半道上便已敞开城门恭迎新君。

帝国的帝都中数轵邑与蒲阪最特殊,前者是炎帝所营之都,是人族的第一座都城,有很深的意义,后者是第四王朝的都城,代表着人族最辉煌耀眼的功绩。

嘉树在蒲阪生活了数百年,从未想过有朝一日蒲阪会被同类攻打。

盗趾那次不算,盗趾出身奴隶,奴隶不算作人。但也因为奴隶不算人,蒲阪被奴隶攻打的事造成的震动才更大。

嘉树能够感觉到盗趾对蒲阪造成的伤害非常深远,但究竟有多深远他并不能完全确定,现在确定了。

盗趾对蒲阪的伤害堪比历史上那位逼迫人王与自己互质的诸侯。

这也就是没攻破,不然盗趾就是堪比历史上第一位因为诸侯不合自己的利益而干掉国君的公卿。

毫无疑问,盗趾没做到的事,诸侯们有很大希望做到。

第一位干掉自己国君的公卿的那个国家早已灭亡,但因为历史永远都会记住它,那位公卿弑杀君王之举奏响了礼崩乐坏的高/潮,有了第一个吃螃蟹的人,国君们的头颅不再安全,数百年来被臣子所杀的国君无以计数。

做为历史事件的重要节点,那个国家的知名度比历史上很多大国都要高。

王也很清楚这一点,在北边和南边的王畿土地被攻破时将湟水所有的青壮都给组织了起来。

蒲阪并未修建城墙。

做为帝国的都城,它扩张得太快了,修城墙的速度追不上,也太花钱,加之湟水盆地地形特殊,只要控制住虎跳峡与襄仪渡两个门户便无人能犯,对城墙的需求不大。

至少王权强盛时不需要城墙,王权式微后数百年也不需要,再式微也是控制住湟水盆地的,哪怕后来王令经常出不了蒲阪,公卿们与王起冲突也是政变解决问题,台城有城墙就够了,没必要整座城都用城墙圈起来。

也因为蒲阪没有城墙,一旦襄仪渡与虎跳峡任何一个门户出问题蒲阪都会变成一块任人宰割的肥肉。

攻守双方都明白这一点,打到襄仪渡后诸侯联军攻势极为猛烈,王亦重新启用了荣君,将蒲阪的重兵放在了襄仪渡。

休息时嘉树忍不住看了看东方,王也挺豁得出去的,湟水盆地大半的兵力与青壮都送到襄仪渡来了,也不怕东边的虎跳峡出问题。

嘉树忍不住想起辛侯,话说离王畿最近的强大诸侯莫过于辛侯,商北之地、青水下游的七座城邑与鸣原高地全是她的地盘,确切说,鸣原高地所属的昆吾国虽然恢复了安宁,但国君纯粹就是个摆设。

公卿们虽然因为不满而与国君合作想要送走外来者,结果被辛侯安排在昆吾国的军队与胥吏们给镇压了。

&n-->>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p>bsp; 为了活命,国君与活下来的公卿同意了昆吾国所有公卿贵族不得再养私兵的条件。

而没有了私兵,昆吾国再无人能挡辛侯的胥吏们渗入基层上。

嘉树只要想想兖州的族民递来的情报便头疼,人族真是幸运。

不过有这样一个诸侯当邻居,王畿的危险提高了,却也不需要防备这个时候兖州有别的国家跑来攻打虎跳峡。

不知道辛侯会不会来救援蒲阪。

嘉树靠着墙壁思考起这个问题。

若帝都被踏破,王被杀死,那人族就彻底四分五裂了,辛侯若在这个时候跳出来力挽狂澜,毫无疑问会成为明日之星,甚至操控人王的废立,让自己的孩子成为下一任人王。

当然,若辛侯不在意自己坐不上的人王之位,更在意开疆拓土,那么就该放任蒲阪陷落,平天冠落地,那时辛侯便可肆无忌惮的扩张,而不需要像在昆吾国一般还要弄个傀儡。

不过,不论辛侯怎么打算,他都是希望蒲阪陷落的。

被喊下去吃饭的时候嘉树瞅了瞅襄仪渡漓水上的舟楫战船,以及漓水对岸一眼望不到头的营垒。

算算时间,他之前紧急安排的棋也该落下了。

虽然很多贵族只给自己的精锐吃肉,徙卒都是吃粗粮甚至吃草,但那是普通贵族,王与荣君能够走到如今自然不会如此,不论精锐还是被抓丁组织起来的氓隶徙卒都吃得很好。

嘉树的身份是民,寻常时从事耕作工匠行业,战时为徙卒,吃的伙食自然不能与精锐比,却也不差。

随着石磨与麦子磨粉技术的传播,以及这几年经常不下雨,耐旱且高产的麦子种植面积增加,徙卒们吃的虽然仍是麦,却不再是曾经那种没脱壳的麦子与大量野菜混煮的麦饭,而是没有混野菜的麦饼。

麦子用石磨磨碎再制成饼烙熟,一块麦饼分量少则一斤,多则三斤,可以保存很久,很适合成为军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