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往水果里注毒,哪怕是用最细的针也没法不留孔洞。
水果不行也还有别的食物,辛侯总不可能只食用水果。
辛侯的确不会只食用水果,但....
辛侯食用的蔬菜和肉食都是外头采购的,因为台城里会为官吏们提供一餐到两餐,因而台城里每天采购的食材量很大,每一种食材,卖家以及采购的官吏都要生啃一份证明食材没问题。
卖家和官吏都没出问题证明食材没毒,辛侯的心腹会从中随机挑选一部分送去辛侯的小厨房。
庖人将食材做成食物后第一件事不是让人送给辛侯,而是带着全家人在寺人的监视下每一道食物都品尝一口,若是有毒,庖人正好全家一并上路。
辛侯食用的羊乳是台城里自己养的羊,当天挤当天饮用,同样有人试食。
不过辛侯最喜欢的饮品还是熟水,不同于别的贵族喜欢掺蜂蜜、盐或糖之类的佐料,辛侯饮的熟水什么都不能加,她自己会在之后加薄荷叶或是艾草,但到她手里的时候什么都不能加也不能有任何味道,有一点味道都会问罪准备熟水的人。
帝国贵族们为了政治而研制出来的毒并不少,颜色味道浅的也有,但一点味道都没有的,没有。
不管什么毒兑在熟水里都会有味道。
辛侯在饮食方面简直是宁愿吃得差点也要杜绝被人投毒的可能。
衣食住行,食不行也还有别的可以做手脚,比如熏香,比如衣物。
仍是不行,辛侯熏香只熏艾,不同于别人将艾草制成香丸香片之类再燃熏,辛侯烧的就是纯粹的艾草叶子。
至于衣物,辛侯的衣服每天都要清洗暴晒。
什么丝衣这么禁洗?
丝衣过水之后便很难再穿了,看辛侯的生活习惯也不像是会奢侈到丝衣穿过一次后就不穿第二次的。
难道简朴是演的?
自然不是假的。
辛侯做不出一件衣服穿一天后就不再穿的事,所以她的衣服除了衮服这种重要场合必须穿的礼服,全是非常耐洗耐磨的葛麻。
面对这么一个全方位堵死刺客机会,堪称刺客天敌的家伙,没有刺客能不绝望。
想杀辛侯只剩下一个选择:光明正大杀过重重护卫杀到她面前。
诚然,帝国礼崩乐坏以来死于非命的君王很多,刺客政治也一度主宰了帝国的政治,但没有一位刺客是光明正大杀到一位实权国君面前再干掉国君的。
刺客天敌的同时也变相诠释了究竟有多少人希望辛侯去死。
没有足够的动力正常人不会在能够享受极致奢靡生活的时候将自己的生活给搞成这样。
挽留了使者,宜转身继续投入工作。
封城隔离结束只是开始,之后还有更多的事情。
没有人不喜欢有秩序的生活,因为秩序代表生命和安全有保障。
没保障?
秩序如果不能保证生命这一基本的东西,那就不是秩序。
但诸国很难做到这一点,诸国征伐,军费开销太大了,财政问题可以说每个国家都发愁的问题。除非根本没有权力的傀儡君侯,否则军费是无论如何都不能砍的,维持公族奢靡生活的用度也同样不能砍,最后就只能增加税赋以及砍那些旁枝末节的开销。
增加税赋,拿走氓隶生产的大部分粮食,让氓隶保持在吃不饱饿不死的生活水平。
仁君与暴君的区别便是吃不饱-->>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p>饿不死的标准,前者会让氓隶吃不饱,但离饿死也有很大的距离,暴君则是会让氓隶与饿死保持着暧昧的距离。
前者没有任何抵抗天灾人祸的能力,一旦遇到风险就会化为盗匪,后者,本身就兼职盗匪,也可能主业盗匪副业种地。
而为了节省开销,诸国要么是用非常少的胥吏去维持秩序,比如一座几万人的城邑可能只有几个胥吏;要么就是将维持地方秩序的权力交给当地德高望重的长者,换取对方无偿为自己干活。
大部分国家选择的是后者,代价便是王侯们的权力不下乡,下了乡,乡老说的话比王侯更有分量。
乡老一般是士担任,在当地除了封地,还有大量的私田,比较直白点说就是:当地超过三分之二的土地都是乡老的家族财产。
氓隶要么没空开垦私田,要么就是开垦了,但生地开垦为熟地后很快就会易主。
习惯了辛国对治安的高度控制,宜非常不适应这种野蛮生长的治安。
趁着这回封城,需要清理的东西都清理得差不多了,接下来是重建治安班子,总不能一直让军队当治安吏。
但手头上的胥吏需要省着用,宜最终选择效仿虞。
人手极度短缺,辛侯又对治安控制要求高,虞无奈之下折腾出了一个不要钱的半治安组织:民徙卒。
没有足够的胥吏,便让庶人自己抓治安,上头派一名退伍的军卒组织乡里的青壮进行训练,平时轮流巡逻,维持秩序。
因着是保护自己的家,辛国的青壮们倒也配合,积极性也高。
计划很美好,现实很骨感。
虞对民新徙卒的要求并不高,普通人也很容易能做到。
可是,虞面对是被官序和夜序蹂/躏多年的辛人,宜面对的是大半辈子面朝土地背朝天,除非征伐徭役兵役逃荒否则不会离开方圆二十里范围,这个世代最常见的氓隶。
只两天虞便差点被气死。
快被气死时收到了从辛国来的嘉奖诏书。
说服众人吃下青阳国一部分土地逼穷桑国早点出兵时她也给辛侯去了信。
将在外军令有所不受也有讲究的,情况比较急来不及等上头指示自己拍板做决定是必须的,但你尘埃落定了才告诉上头发生了什么事就是想不开了。
当然,若碰上个对兵权的控制欲格外浓烈,到了不允许有任何违逆自己意志的程度,这种做法同样是想不开。
正常君王都是后者,没办法,兵权关系生死。
别看很多王侯贵族口口声声觉得汲汲于名利,为名利不择手段的小人庸俗不堪,但真让他们放弃手中的权势地位,他们会比小人跳得更厉害。
人死如灯灭,死了,权力财富地位统统都没了。
不会有任何君王做这种赌博。
诏书的篇幅很长,一半是在褒奖宜,并且给她的爵位升了一级,同时将她负责的军队编为第七军,等级为中军。
等于加官又进爵。
上中下三军原为不同军队的称呼,当然,因为传统与惯例等缘故,中军的军将会是三军军将中地位最高的。
到辛侯这里就变了,因为有钱,别人的常备军最多三军,她能维持更多的常备军,上中下三军便不够用了。加之她嫌麻烦,每支军队都是一二三四一路排下去,顺序先后不代表地位,只代表正式成军的时间顺序。
不同军队之间也没有从属关系,军将直接受命于辛侯。
上中下代表的军队的规模。
下军为正常的一军规模,一万余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