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笔趣看 > 玄幻魔法 > 孰能不朽 >

500、第六十三章望舒

羽族王朝的历史倒是从十二国统一后很清楚,但不是每个人族都能够阅读到羽族的历史。

人族正史《大荒纪年》真正明确年份的记载是从炎帝东迁开始的,更早的时候,只能告诉你发生过哪些事,具体过程与年份,抱歉,自己脑补。

古妖对第一王朝后的历史很感兴趣,但他们最想知道的是第一王朝的历史。

谁逃命能带上所有家当?

因而古妖对第一王朝的了解也就比元洲诸族稍微好点。

在玄洲安顿下来后先知发现很多史书都没带出来,便趁着第一代的遗民还没死,让人收集了口述史,让幼崽们可以通过口述史来了解先人的辉煌、衰落、功过。

但口述史并不能和正史比,因而很多古妖以为元洲会有第一王朝的正史留下,有司史甚至想过通过元洲的历史来补全种族最早的历史,但司史们自己没法找到元洲的航路,为此在历史上司史们推动了寻找归乡航路的浪潮。

结果?

先知同意了。

当然,当事人元已经证明先知就是拿这事当幌子征召人手跟着元一起做了别的事,结果是写在史书上的。

也不知元当年是如何做到的。

先知对元洲的航路显然很在意,但元就是做到了没告诉先知航路却从先知手里得到了古妖帝国最精锐的力量,当然,也不排除元欺骗了先知,给了假情报。

就元的人品,不,是《大荒纪年》认证的炎帝的人品,炎帝不是做不出来。

当然,哪怕真的回去了元洲也不会找到第一王朝的史书。

元洲诸族都不是古妖,会很认真的记载自己种族的历史,但其它种族的历史,关吾鸟事?

是你自己将历史搞丢了的,旁的种族没有负责的义务。

“还有什么问题?”望舒好脾气的问丹颉。

丹颉问:“望舒先生真的不知道第一王朝时的都城在哪里吗?”

望舒无言。“第二王朝灭亡尚且超过一万载,何况第一王朝。”

两个王朝的都城这会儿早风化得连渣都不剩了。

阿不,龙伯王朝的都城可能还有点渣剩下。

龙伯王朝在第二王朝时的建筑喜欢用石料。

丹颉道:“我不是问遗址如何了,我的意思是,没有任何史料哪怕是野史-->>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p>提到它的位置吗?哪怕那个位置已经什么都没有了。”

望舒道:“没有。”

不论是人族还是羽族的史书里都没记载第一王朝的都城,龙伯的野史里倒是有一点疑似第一王朝都城的记载,但不是关于位置的,而是描述了一座人口非常多,也非常的金碧辉煌的大城。

一座放到现在也算不得小的大城。

看得出来龙伯对那座城的心情很复杂,形容那是魔巢,是极恶之地。

龙伯的祖先一把火将那座金碧辉煌若仙境的城给烧了,大火烧了几个月。

考虑到古妖在第一王朝时的食谱,能理解龙伯的心情与做法。

换了任何人在翻身后都会想屠杀古妖,烧了古妖的城邑,绝了古妖所有的后路。

哦,对了,望舒怀疑焚城的不止龙伯的祖先。

因为她在龙伯的史书里看到过一份奇怪的盟约。

大意是太多的人口挤在一块,地盘养不下,因而决定分散元洲,去不同的地方建立聚居地,发展文明。为了以防万一,智慧生物请神魔见证,盟誓不论日后走到哪里,建立怎样的文明,纵使发生战争,兵戈相向,也必须遵守一条底线:永不相食,若有违,文明灭亡,永坠无间。

值得一提的是,盟约下并没有代表盟誓者们的种族名字,让人不太确定究竟是智慧生物包含了所有种族,亦或是,那个时候,可能还没有如今的诸族。

大家都是刚翻身的奴隶,若是为奴的时间太长,可能原先的文明已经不存在了。

值得一提的是在鲛人部族的时候,望舒曾好奇的提起在陆地上有一个关于鲛人的传说,鲛人会用歌声引路人迷航,然后吃掉迷失的路人。

鲛人告诉望舒,鲛人不吃智慧生物。

为什么不吃?

因为鲛人的祖先曾经盟誓子子孙孙永不食智慧生物。

丹颉不死心的掏出一卷莎草纸。“那你看看这个,元洲有没有符合条件的地方?”

望舒接过打开瞅了瞅,眼角不由抽了下。

看得出这应该是口述史的一部分,描述的是一座城。

如何如何繁华,如何如何金碧辉煌。

不过这些不是重点,重点是,这座城位于一条大河的中下游,大河发源于神圣的断云雪山,一路向南注入南溟。

元洲发源于断云雪山的河流很多,但一路奔腾注入南溟的大河就不多了。

城邑位于大河中游,紧挨着一条山脉,山系走向....

这座城邑东北有峡谷通向东北的广袤疆域,东北方向有一片浩渺数千里的大泽,西北是群山环抱的巨大盆地平原,西南....

山脉东边是另一条巨大山脉,山系走向....两山之间有一条河流流经,冲刷出了广袤的平原,注入之前提到的东北方向的大泽。

山脉西边是另一条山脉,山系走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