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笔趣看 > 玄幻魔法 > 孰能不朽 >

499、第六十二章望舒

她见过的教学有两种类型,第一种是人族主流那种,选择先贤著作的典籍当教材,一般来说,只有上层贵族有资格选择读那一卷,亦或是都读,下面的贵族都是能找到什么书就读什么,根据兴趣爱好做选择?想太多,有书读就很不错了,根据兴趣爱好做选择,奢侈。

一方面因为书太少,另一方面也因为微言大义,一卷书往往能读一辈子,细细嚼烂,甚至有自己的想法。

百家学说大乱斗也有这方面的因素,为什么一百个人读一卷书能产生一百种分歧,并且为此打起来?

很简单,当你一辈子只能读一卷书,并且这一卷书所包含的思想非常的深奥,那么你读的时候为了读懂会被迫努力思考。

若什么都思考不出来,或是思考出来的东西根本没什么道理,那也就罢了,最多引起一时的关注,很快就会如朝露般退去。

然而,实际上这种模式之下越是聪明的人越容易思考出属于自己的东西来,并且听着就很道理,实际上也的确有道理。为了证明自己是对的,学者会去给别人讲学,拉拢支持者,形成学说学派。

因为是真的有道理,所以也真的能长久的吸引人。

最终的结果便是百家思潮大乱斗。

第二种是正在兴起的辛国教学流。

自己找人编纂专门的教材,从百家典籍里抄合适的,自己写....教材越浅白越好,浅白到稚童可以轻易读明白它在说什么,内容越包罗万象越好,天文地理历史数算语言....凡是社会生产与秩序需要和可能用到的,辛筝全都加进去了。

自然,不是每个人都跟她和青婧一般涉猎多个领域还能学精,这对生活资源、脑力、智力与精力的要求太高了。

辛筝的做法是前几年学得杂一点,各领域都涉猎一点,判断更擅长什么,然后慢慢细分,官序的教材越到后面就越细。

这些年她见过的物种差不多都是这两款。

古妖自成一派。

自己编写教材,但莎草纸的产量比不上她改良的新纸,这限制了古妖的教材浅白,越是浅白,需要用的文字就越多,书写的文字越多,耗费的纸也越多。

因而古妖的教材同样走得微言大义的风格。

然后就是教材内容,与辛筝的官序是倒过来的,先分得很细,但越到后来就越杂。

望舒找了高年级的幼崽借了书,发现古妖将不同领域给汇总在了同一卷教材里。

又收集了所有教材一一对比,望舒顿时无言。

看得出来,古妖对教材很用心,教材由浅入深,而且不同领域糅合得非常的有顺序。

不同领域的知识是有交缠的,当你在一个领域达到了一定境界后,那么想更进一步就必须去学与这个领域有关的其它领域,不然怎么用力都无济于事。

举个例子的话,将知识比作一座殿堂,这座殿堂有地基、有梁柱、有彩绘、有雕刻、有瓦当、有案几、有各种各样的东西。

若只知道其中一样的知识是无法搭建出完整的殿堂的。

人族寿命短,不支持一个人搞定一座殿堂,因而一个人只需要专精一门就够了。望舒曾经看官序的教材时,隐约预感时代一路发展下去,知识一定会越来越细化,官序的科目会越来越多。

但古妖不。

幼崽选了一个领域做为自己最感兴趣的基石进行学习,学不了多久就会发现里头掺了一两个其它领域的知识,但不多,粗浅得连皮毛都谈不上,不是专业的很难看出来。但再过一段时间,掺入的就是皮毛了,同时伴随着又一两个领域的皮毛都谈不上的粗浅知识。

一路学到最后,幼崽会发现自己最终拿到的教材就是一卷大杂烩。

难怪要八百年义务教育,根本就是奔着全才的方向走的。

寿命长就是任性。

望舒对此颇为讶异,学得这么多,有多少是用得上的?

真心喜欢学习喜欢知识的人肯定不会嫌弃要学的东西多,问题是这样的人世界上太少了。

这个问题问元,元的回答是:“学了用不上总好过需要用到时却不会。”

仓颉学宫里的人给的回答是先知当年给族民的回答:

一,幼崽成长期太长了,玄洲各种怪兽满地跑,幼崽太皮太作死。放幼崽在外头蹦跶不安全,不如关在学宫里,但单纯的关着就真跟坐牢没什么两样了。哪怕修建起高高的围墙幼崽也会翻墙或掘地道逃跑,不如它们多学点东西,将所有精力都消耗在学习上,自然就消停。毕竟熊孩子的本质就是学习太少了,闲的,每天学习累到只能趴在书案上喘气,自然乖巧可爱。而要支撑起八百年的学习时间,只能多领域学习。

二,第一王朝时,古妖似乎走的精英路线,只有贵族才读书识字掌握各种知识,这也导致第一王朝覆灭,统治阶层被奴隶们送去饮三途水后,还活着的人里识字的比例小得让先知生不如死。

举个例子,当年的遗民里读书最多的人便是先知,而先知....他能将第一王朝时所有文学作品倒背如流,也能自己提笔写个传世佳作,但那些东西统统都没派上用场。

剩下的人里倒不至于都跟先知似的,但也没好多少,要么不识字,要么识字却不多。那种掌握了应用知识的人才只有非常少的几个,还是烛吟在第一王朝覆灭后的浩劫里抢救出来的。

造反的奴族有意识的屠杀第一王朝掌握了文字和知识的贵族和祭司们,烛吟不知道是意识到了后果还是本着敌人要做的我就要捣乱的想法抢救出了一些人才。

但太少了,支撑不起种族,更支撑不起一个文明,遗民踏上玄洲后被迫字面意义上的从头开始构建文明。

虽然先知觉得古妖不至于愚蠢到发生同样的历史悲剧,但宁愿多做点准备却没派上用场也好过事情真的发生了却发现没有应对之策。

仓颉学宫的这种教材风格引起了望舒巨大的兴趣,全身心的投入了学习中。

哪怕不考虑内容,单纯的这种不同领域的知识恰到好处的糅合在一起就是无与伦比的财富。

作者有话要说:为什么神人投胎一定要投人胎?

因为人类至高?

可神与人能是一套三观?物种不同,所处高度不同,三观能一样?

所以,本文虽然有真神,但画风与广义上的神不太一样。

以及,神不会在正文现身,祂们的时代在过去,在宇宙坍塌为奇点的末日时,现在是凡人的时代。

等完结了,作者会在最后的番外里交代一下。

为什么要普及义务教育?

因为知识掌握在少数人手里,如果被一锅端了,那么文明就完蛋了,比如古妖第一王朝。为什么第一王朝在元洲那么云遮雾绕,连建立者的种族都存疑?答曰:掌握知识的人太少,把这部分人都给杀了,哪怕这个种族还有人活着,它的文明也已经亡了。

现实里也有活例子,古埃及文明。

先知不知道古埃及,但他PTSD严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