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笔趣看 > 玄幻魔法 > 孰能不朽 >

473、第三十六章辛筝

既不打算堵天下人之口,自然可以无视。

稍微有点急的是对涌入流民的安置,这个在前段时间已经拿出了章程。

在边境修建隔离村社,将流民分批关在村社的屋里隔离一段时间,确定没有染疫后将人先安排去修渠,等各地陆续解封后再从工地上分到各个村社聚落落户,按人头分地耕作。

因为全境封锁的缘故,目前还没有解封的地方,流民们都还在工地上修渠,但章程已经定下来了,之后只要按着章程来做便没问题。

但考虑到兖州愈发糜烂的情况,之后涌来的流民一定会更多,负责边境隔离村社的官吏要求隔离完了后让一部分流民留下来修建更多的屋子,参与隔离村社的消杀防疫等工作。

辛筝同意了,让官吏视情况留下一部分人手,凡是留下工作的人手,回头落户分地时除了土地还能分到一套农具。

为了推广牛耕,辛筝前些时间在条原颁布了一项政策。

从北方的辛原购买健牛到条原,氓庶以里为单位请购牛,考虑到牛的价格太贵,大部分里所有家庭加起来都未必凑得出钱,哪怕凑得出,也就买一两头牛。

因为井田制的关系,人族耕作田地生存粮食的主力是共耕,成百上千人合作耕一块巨大无比的属于贵族的土地。

只有在冀州一些因为井田制完全崩坏的地方土地私有才存在以家庭为单位耕作田地为生产主力的情况,辛筝并不打算效仿,冀州那是人多地少走精耕细作的路线才能如此,兖州是地广人稀,合作共耕反倒是最合适的,因而仍旧保留了氓庶的共耕传统。

只是以前是为贵族耕作,如今则是将整个里按人头分到的所有土地合在一起共耕。

因而耕牛农具之类的东西都是属于村社的公共财产,买自然也是整个村社出钱。

钱自然是不可能够的,一个里至少一百户人家,一千左右的人口,按人头分地,每人一百亩,相当于十万亩地,要忙得过来至少也得百十头耕牛。

把所有人卖了都买不起。

辛筝的解决办法是牛税,里聚请购了牛后不需要马上付钱,而是以后每年缴一笔牛税,牛税按人头分摊给每个人,一共缴纳十到十五年,这期间牛生了犊都是里聚的公有财产,牛税也可以提前缴,因为牛税里是包含了利息的,若是提前缴的话可以少缴一些。

但因为分批从辛原购买耕牛再送到条原需要时间,因而不是请购就能马上领到牛,需要排队。

在抗疫中表现优秀的,辛筝许诺其日后落户的里聚优先请购耕牛并-->>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p>免掉一定的利息。

通过种种措施来调动氓庶的积极性。

“还有什么问题?一并说了。”辛筝道。

管粮食的官员道:“条原的粮食如今还是够的,但每个人都要隔离,随着越来越多的流民涌入,很快就会不够,今岁的耕作完全耽搁了,剩下的时间最多抓紧种些牧草必要时用于充饥,但秋季之后还有更加漫长的冬季....”

官员越说越脑仁疼。“臣想组织人手捕捞条泽与河流里的鱼获,冬季再冬狩尽量获取一些食物,但人手不够。”

辛筝问:“我给你足够的人手就能解决食物问题了?”

官员犹豫了下还是坦诚回答:“不能。”

辛筝沉默了一瞬,道:“鱼获的事等流民隔离完了你从流民中征集人手,冬狩时条原的本地人也没什么事了,届时再一并组织狩猎,你先拿个章程出来。”

比起遇到事情时安排人授予人便宜行事的权力,辛筝更喜欢底下人遇到麻烦的时候先拿个具有可行性的章程来给她看,然后她查漏补缺与批准,若是落实得顺利,便将章程给变成了固定的纪律,以后遇到同一类麻烦事都比着这个章程来。

官员是从辛原调过来的,很快应了喏。

辛筝道:“还有,在条原推行配给制,食物、盐这些生活必需品一律配给制,必要时,全国都实行配给制。”

辛筝说话的时候有小吏将配给制的章程分发给官员们。

九方燮在盗趾军控制地搞配给制搞了快十年,省了辛筝不少时间精力,完全不需要思考怎么做,让九方燮写一份奏章就行了。

虽然她这些年囤的粮食很多,但赶上这么一场大疫,鬼知道够不够,能省着点还是省着点好。

流民的安置需要发愁的问题一一解决,最后也是最重要以及最麻烦的——水患。

条邑经常变成泽国,因而历代条侯都修了不少堤坝,但条国这些年的情况....除了与条邑息息相关的,别的地方的堤坝不能抱太大期望,修堤是大事,油水很足,很少有人不捞点什么。哪怕是辛国,谁敢从水利和道路建设中捞油水辛筝就杀谁全家,也仍旧有人前赴后继的捞,当然,辛筝也坚定不移的杀得人头滚滚。

堤的质量本身就不太好,这几年一直闹旱灾,条国对堤也就不怎么重视。

如今水灾来了,烂摊子都得辛筝来收拾,安排人组织隔离完了的流民和本地青壮去加固堤坝,鉴于大部分人口还在隔离,堤上的人手肯定不够。

辛筝揉了揉太阳穴。“让第二军和第三军都上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