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方不肯表态站队,两方没法逼新君表态,最终只能不欢而散。
至此,只是一个过于年轻且热血的君王的莽撞,然而,这只是少昊君离整出计划的开幕,并非终结。
将少昊亓埋了后少昊君离马上开始了国君巡视全境的旅程,这是每个国族都有的传统,只是这年头出远门委实不是什么值得享受的活动。
大部分国君都不想受这罪,因而要么所谓巡视四方只是在国都周围转转,要么就是干脆连台城都不出去,废了这传统。
台城里金碧辉煌,衣来伸手饭来张口,要什么有什么,干嘛要出门受那活罪?
少昊部仍旧保留了这一传统,并且每一任州牧继位后第一件事是安葬前任,第二件事便是巡视四方(若是战争时期则推迟至战争结束)。
少昊君离要巡视沃西,没人想到要提防什么。
不论是龙伯还是少昊部小宗的宗主们都没想过要提防什么。
无人支持,少年人的一腔热血再热又能做什么呢?
后来,少昊君离无法说服老狐狸们,气愤之下跑到城楼上对所有人演讲,每到一城便演讲一次。
老狐狸们过了年轻的年纪,比起一时血气,凡事都要稳重再稳重,权衡利弊再权衡利弊,年轻人不啊。
虽然老狐狸们及时请走了少昊君离,到后期时甚至不再欢迎君离进城,以至于君离成为了有史以来巡视时间最短的君王。
时间短也不是因为他怕吃苦,而是国君与城主们拒绝他入城。
关门谢客的效果:无。
君离将自己的悼文与演讲稿找人抄了一份又一份。
人进不去,捎几篇还不容易?
新君与辛侯是情人,且前者还生得一张男人女人见了都要神魂颠倒的脸。
如此美人相求,正常人都无法拒绝,辛侯也是人,自是不例外。
造纸的方子别人捧着万金相求都不给,少昊君离一开口便给了。
造纸的材料非常的廉价,只要有方子和足够的人手,要多少纸有多少纸。
方子辛侯送了。
人手,沃西这些年战火连绵,产生了大量的流民,少昊君离在蒲阪那么多年也不是白呆的,每天都有运粮船自西而来,有粮食在手,流民纷纷进了纸坊。
公卿贵族们拼命查抄,然而抄十份,还有二十份流落在外。
最终的结果便是当君离不得不提前结束自己的巡视之旅后以收复失地雪耻的名义折道向北时,无数年轻人自备干粮甲胄武器相随。
虽然觉得少昊部的新君是个疯子,后方民不聊生,一片狼藉居然还要打仗,但人都打上门了,龙伯自然也不能怂。
然而,龙伯们很快发现自己小看了少昊君离。
在练出一支新军前同龙伯掰腕子那是想不开,因而少昊君离的目的不是收复失地与雪耻,那就是口号,用来喊的。
他真正的目的是转移矛盾,边境和异族打得火热,后方两派再怎么看彼此不顺眼也没法不管不顾的打起来,打了就得万人唾弃。
其次是练兵。
如何在最短时间里练出一支最精锐的军队?
这个问题,历史上有人给出过答案,那个创造记录的人是黄帝。
将一百万人扔进血肉磨盘里,最终活下来的那十万人必定是一支战无不胜攻无不克的常胜精锐。
当然,少昊君离学不了黄帝。
黄帝有帝国几千年积累的家底,只要能赢,死多少人都可以接受。
他也赢了,元洲第四王朝是人族的王朝。
沃西的人口底子禁不起黄帝那种做法,因而少昊君离非常理智,非常谨慎,始终克制着,确保战争不会发展成血肉磨盘,让带来的贵族与氓隶年轻人既能达到磨合练兵的效果又能死最少的人做为束脩。
纵观龙伯万年的历史,头回遇到如此恶心的敌人。
更恶心的是好还得压制自己的下属不让人冲出去和少昊君离拼了让战争变成全面战争。
一口气战死两个国君,守旧派与变法派矛盾再深也必须握手言和一致对外。
作者有话要说:看小说,有时会看到好几百年,甚至千年的王朝。作者君上学时学历史,除了先秦就没见哪个王朝的国祚超过三百年的,但先秦那也不是打破了循环,而是国小寡民,镇压起来容易。
达到了王朝这种体量的,全部跳不出三百年周期,有的说法是因为小冰期,但作者觉得,应该不仅仅是小冰期,矛盾本身就存在的,随着时间层层叠叠的积累,只是天灾恰好将矛盾给引爆了而已,没有小冰期也会有别的导/火索,时间问题。
因此作者君给人族王朝的设定同样存在周期困境,只是人族不是世袭,是禅让,因此不管王座上的人换了个多少个姓氏,法理上仍旧是人族第一王朝。但实际上每隔三五代的时间,王权更迭都是超级动荡,会死掉半数的人口。
长生种同样也存在这种问题,只是一来长生种寿命长,有足够的时间去反应,二来寿命长,人族一辈子都未必会赶上一次小冰期,不会去思考几百年后的灾难。但长生种不啊,每个寿终正寝的长生种活着的时候都会被小冰期一而再再而三的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