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筝的底线是摆在明面上的,不踩法律的线即可,不用臣子绞尽脑汁的玩猜猜猜。
只要不践踏辛律,只要有办事的能力,她就永远不会杀人,不论她喜不喜欢你,信不信任你。
将事情办好了,她也一定会给予回报,虽然回报可能不太符合期待——裂土分封,贵贱恒定的时代快过去了。
心腹很难相信这种理由,哪个君王会这样?但虞的神情太笃定了。
辛国与穷桑国之间若是抄近路需要经过的国家并不多,确切说,就一个——条国。
原本穷桑国的疆域只在云水南边,条国则只在条原那边,但这俩一个往南一个往北扩张,最终的结果便是在樾西平原的东南接壤了。
虞除了去找穷桑国结盟,还有个买粮食的任务,因而这一路上走得便不是近路,而是远路,将沿途所有的方国与城邑都给路过了,甚至还跑到三川并流的樾西平原溜达了一圈。
终于进入穷桑国时已是孟春下旬,虞拿着自己的采购清单总计了下。
这一路买的粮食足有一千万石,沿途经过的所有地方的存粮可以说都被她给掏空了,不仅掏空了现有的存粮,还预定了未来的收成。
铜铁银锡也有多少要多少,但除了铁因为是恶金可以有多少买到多少,铜锡是铸造兵器的原料,银是贵金属中的贵金属,太贵,购买到的都不多。
但辛原如今真的缺铜,倒不是为了铸兵器,而是为了铸钱,不论是铜币还是银币,主料都是铜。辛筝归国后不仅扩大了铸币工坊的规模,还没日没夜的铸钱,铁范铸钱的效率甚高,一个月铸的钱赶得上辛国国库一年的收入了,就这样也不够辛筝花的。
也就辛国的钱品质好,工艺和用料都很用心,购买力高,口碑极佳,不论是兖州还是与兖州接壤的几个州的氓隶都喜欢收辛国的钱。
虞这一路走来,与辛国距离近的那些方国的王侯贵族发行的钱根本没人收,完全是辛钱的天下,当地发行的所有钱币基本名存实亡。
也幸亏如此,否则鬼知道辛筝这般疯狂的铸钱会引发怎样的后果。
不过,疯狂铸钱的长远隐患暂不可知,但现下的隐患却是已经出来了:辛国铜料短缺严重。
辛筝很鸡贼的用陵墓里挖出来的青铜器做为历史底蕴深厚的古董与别国的贵族进行交易,利用古物的历史价值换来了更多的铜铁粮食,仍旧不够。
还是那句话,铜是战略物资。
兖州的重要铜矿离辛国都太远,哪怕开疆拓土一时半会也打不过去,虞这一路另外想到了办法。
能够铸造兵器的铜-->>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p>很难买到,但已经铸成了别的东西的劣质铜器却不难。
比如那些因为辛钱的冲击而沦为鸡肋的本地钱——再怎样也是铜钱,含铜量再低也含铜,但做为钱根本没人收。
虞计算了下,自己这一路收的铜钱怎么也有十几万斤,完全不够辛筝消耗的。
她记得走的时候辛筝给工坊定了个目标,亘白1121年必须铸造两铢钱两千万枚,三铢钱三千万枚,四铢钱一千万枚,至少,可以多,不能少。
这么点铜连水花都溅不起来。
头疼。
虞扶额继续算。
比起铜的采购,铁的采购清单就轻松多了,因为铁的主要用途是农具,铸兵器比不上铜,只要价格合适,卖家都很大方,差不多有四十几万斤铁。
一路算下去,虞忽然有点理解辛筝给工坊定那么个丧心病狂的目标了。
这些物资还只是目前的,等和穷桑国谈完了她还要去兖南与兖西。
因为辛筝良好的信誉,她代表辛筝和人买东西都是支付一成做为定金,别人交货后辛筝派人送钱过来支付尾款,若卖家愿意接受定金和尾款一起支付,那么辛筝付钱时会多支付一笔利息。
虞没法想象等自己这一圈走完了辛筝会欠下怎样庞大的债务。
更别说她还知道,在冀州的骊嫘,在宁州的夷彭,在澜州的奴隶军,还有因为在海上可以往来南方豫州、澜州、越州的夷彭列岛也在做同样的事,哪怕是更加遥远的苏横,同样在疯狂从豫州买粮食买金属。
辛筝给工坊的生产计划完全可以翻个十番。
进入穷桑国后虞也没忘了买粮食和论斤收钱,中途还经过了东门氏曾经的封地。
做为穷桑国曾经的大贵族,东门氏的封地离云水很近,广袤且肥沃,只要不是太倒霉,每年都能丰收,粮食满仓,但如今这一切都与东门氏无关了。
东门氏倒台后,这块封地转手了三任主人,如今的第三任主人是穷桑国的摄政君穷桑槲。
回到故乡,虞终于有了些许丝丝缕缕的怅惘之情,但很快就被封地上多年没变的风貌给吸引了注意力。
十四年的时间她看着辛国从贫瘠小国变成如今的大国,辛原的每一寸土地都被充分利用了起来用来养活越来越多的人口,一座又一座城邑拔地而起,城邑密度完全不像游牧方国,即便是农耕方国也没有那般稠密的城邑。
辛筝都在让人研究怎么将屋舍给修得更高了,节省城邑对土地的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