卖不出去就卖不出去呗,不过几百枚大钱,花完了就花完了,他这些年一直都是穷的,如今不过是回到原来的状态。而以他什么都会点的手艺,挣点钱当盘缠并不难。
鯈如此说服了自己,吃饭又香了。
然而,他死心了,天上却掉了馅饼。
国君设了个司书的职位和部门,专门管理以后国中的出书事宜,新上任的司书觉得他写得很好,着小吏来找他问他愿不愿意让司书寺帮他出书。
鯈感觉自己仿佛被天大的馅饼给砸中了,好一会才找回一丝理智询问司书寺的条件。
司书寺的条件很简单,书给了司书寺出书,那么以后所有人,包括鯈都不能在未经司书寺允许的前提下卖这卷书。
做为回报,司书寺会字数和书的质量给鯈一笔酬劳。
鯈这卷书的开价是三千枚三铢钱。
鯈沉思了片刻,问:“这个价格是司书定的?”
“是大君定的,大君甚为喜欢先生的书,在朝堂上赞不绝口。”
大君,那不就是辛侯吗?
辛侯喜欢自己的书?
鯈不由翻了翻冀州时的记忆,确定辛筝对自己的书有兴趣,但要说喜欢到赞不绝口那就扯淡了。
思及此鯈非常痛快的答应了跟小吏走一趟去司书寺签契书。
神庙的巫祝不由问鯈:“你考虑得是不是太快了?”
虽然下位者不应该拒绝上位者,虽然辛侯抄了他的家族,但巫祝知道,辛侯很遵守自己制定的《辛律》,只要不违反辛律,拒绝她并不是什么大不了的事。
鯈完全没必要仿佛拒绝就会死一样答应得不假思索。
鯈回答:“我思考了,很认真的思考了。”
没必要拒绝。
虽然不知道辛筝是想利用自己的书做什么,但既然辛筝有需要,就不可能让他拒绝。
最后总归是要答应的,没必要折腾。
巫祝对辛筝不够了解,想不到这些,但尊重鯈的意见。
鯈从身上掏出一枚三铢钱:“书的问题能解决了,是件喜事,晚上买点肉庆贺一下。”
巫祝抬手拦住。“不必了,你帮了我们很多忙,这回换我们来请你。”
鯈闻言犹豫了下,还是答应了。
司书寺非常有效率,与鯈签了契书后不仅当场付了钱,还在鯈询问自己之前抄了几千卷应该怎么处理时表示愿意买下,还是当场付钱,一本书两枚三铢钱,付了他九十多枚新铸的四铢钱。
九十几枚四铢钱不重,不到一斤,但三万枚两铢钱很重。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p> 鯈发现司书寺给自己准备的买出书权的三千枚三铢钱全都是用两铢钱付。
六铢为一锱,四铢为一两,十六两为一斤,三十斤为一钧。
三万枚两铢钱为五千锱,为一千二百五十两,约为七十八斤,约为两钧十八斤。
鯈有一瞬的无言,问新上任的司书:“司正,在下能不能申请将这些钱都换成四铢钱?三铢钱也行。”
司正非常痛快的回答:“可以,明天吧。”
“那我今天如何回去呀?”鯈故作为难的看着那沉甸甸的两筐钱,满得里头的铜钱都快掉出来了。
司正笑眯眯的回答:“我们这里有马车,借你一使好了。”想了想,又补充了句。“这么多钱你一个人带回去也不太安全,我派人保护你回去了。”
鯈顺杆就爬。“明天在下要去兑钱司换钱,马车可以明天还吗?”
司正瞧了须臾鯈清澈干净的眼眸,口吻非常和蔼的回答:“可以。”
辛原不缺马,因而需要出差的官署都有几辆马车,载人的那种。
鯈很佩服的看到胥吏们不知从哪给自己拉来一辆板车,大街很常见的那种,客货两用,最重要的是,敞篷,不论从哪个方向都能清楚看到板车上的两筐钱。
走在大街上回头率百分之一千,鯈非常帮忙的在回去的路上将自己要买的东西都给买了。
买成衣,旧衣服该换了,他会做衣服,但能买直接穿的衣服还是更喜欢,哪怕没有花纹,大不了回头他自己往上添。
用盐腌了的咸鸭蛋,保存期长,被当成盐的替代品,等冬季结束了他准备去南边的条国,条国没有盐湖,不产盐,为了盐不是往北和辛国打就是往南和樾西平原那边的国家抢盐池。也不知抢到了没,即便抢到了盐价也不可能和辛国一样便宜,这种必需品还是提前准备好比较好。
最后还买了一头老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