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笔趣看 > 玄幻魔法 > 孰能不朽 >

417、第八十二章宜

仲春时节,本该春暖花开,却是春寒料峭。

澜水支流的北岸,宜无视冷风贴脸将粮仓里里外外的检查了一遍,确定工程质量不仅达标还超标才放心。

检查完了,宜不由得露出了唏嘘之色。

虽然她能文能武,但她是军官啊,现在都快混成专业的工匠了。

商北的渠在三年前就修好了。

本来的预期要修十几年的,毕竟工程量太大了,但王师西征,征伐劳役税赋的对像可不止诸侯方国,王畿也同样没落下。

昆北的情况稍微好点,辛侯当年解散的军队领着辛侯给的厚赏后回家成婚生子,大部分都做了基层胥吏,本身不愁吃喝,再加上宜的约束,没搞出最上头的命令是征一石粟,实征百石的情况。

但也只是稍微好点,最底层的胥吏是没加,但胥吏是最底层,不是唯一一层,上面还有好几层,一层一层的增添,最终征的也有三五十石。

氓隶只能拼命赚钱,种地的收成不够,那就想办法从别的方向再赚些。来钱最快的法子自然是杀人越货,但兖州这些年战事很频繁,贵族出门都前呼后拥,打不过,商队倒是很符合肥羊的标准,但原本只在兖北活动的黑吃黑,确切说是盗贼兼职的商队护卫将自己的生意做到了整个兖州。

将当地的山贼或清理或灭掉,带着余下的人一边开垦荒地一边收买路财,只要收了买路财,就会派一队人马跟着商队,保商队在兖州境内平安无事。出了兖州那就自求多福了,山贼保镖的生意还没拓展到兖州之外,但说回来,有能力做跨州生意的远行商也不多,都是大贵族,本身就有着雄厚的实力,不需要找保镖。

氓隶很少去抢有山贼当保镖的商队,不仅是因为那些山贼比大部分军队还精锐,还因为山贼抓人。

凡是打劫到这支另类山贼头上的都会被抓走,一去不回,有传说是被抓去开荒了,也有传说是被抓去卖为奴隶,还有传言是被吃了,众说纷纭。

宜倒是知道怎么回事,是被抓去开荒了,表现格外优异的还会被山贼吸纳,但别人不知道啊,久而久之就没人去招惹了。

抢不到钱,氓隶最终只能来宜这里找活干。

宜给的待遇好,不仅有工钱,还管饭,每天都有一碗盐汤,每隔两天还有肉吃,干得又快又好的,还可以加餐,不是加野菜,而是加肉食,真是大大的好人。

农闲时找活便全找宜这里来了,更有失地的流民干脆从年头到年尾都在工地上干活,靠这份工作养活全家。

人手充裕,干活热情高,宜最终只用一半时间便将渠给修好了。

宜以为渠修好了,自己可以解脱了,可以回辛国了,谁知....想太美。

辛筝让她在澜水中下游修一座粮仓,标准也还好,里头的存粮要能供一百万人口吃十年。

宜大怒,且不说谁能富到储存那么多粮食,就说粮仓,你真当老娘是工匠了。

怒完了继续组织氓隶在农闲时来找自己挖粮仓,联络虞继续送肉食过来。

辛原的畜牧业在这几年发展到了极致,孟水郡虽然主业是草药、葛麻与木材生意,但因为山上也可以种牧草,便同样发展了畜牧业,同样出产肉食。

每年产的肉食不想办法卖掉就只能烂掉,但在本地因为大部分人家都养殖牲畜,肉价很便宜。运出来后因为增加了运输成本,肉价自然会增长,氓隶买不起,贵族自己有养牲畜的庄子,有圈起来的山林猎场,不需要买。

辛筝对辛原的畜牧业很看重,可养的牲畜卖不掉,势必影响辛原的养殖热情,最终的结果便是肉食的大头被宜、山贼、夷彭商队、桓城水贼以及辛国的水利道路工地给包了。

宜若不搞工程不需要肉食了,辛国就该有大量的肉食不知该怎么处理,会有很多人破产。

对此,宜也颇为讶异,别看她每年都向辛国购买千万斤的肉食,但她就没付过钱,夷彭商队、桓城和山贼们还好,有收益,能够反哺,但她就真的只出不进,因而都是虞替她结账。

辛筝规定了,不论官吏还是军队不能拿氓庶一针一线,拿了任何东西都得给钱。

虞也不例外,但她比宜更只出不进。

对此,虞的做法是,钱不够花了,那就铸钱,缺钱就铸。

这么多年下来,大概虞自己都搞不清自己究竟铸了多少钱。

铸了那么多钱,这钱居然还值钱,怎么做到的?

挖了三年,几乎动用了整个昆北之地再加上商北之地所有的青壮劳力,粮仓终于全数竣工。

令人佩服的是,粮仓就没存多少粮食,收和买的粮食进了粮仓,还没捂热就会被运走,澜水粮仓完全成了粮食中转站。或者说,盐仓。

辛国在断云雪山找到了新的盐源,但仍未停止向云水中下游的解池、南溟沿海诸国以及宁州产盐的国家买盐。一部分盐通过云水送回了辛国,大部分都存在了澜水粮仓里。

宜每个月都会检查一遍账目,迄今为止,粮仓里存的盐已经超过了五十万石。

对此宜甚为不解。

有那么多钱买粮食不好吗?

虽然盐和粮食都是硬通货,但人几天不吃盐是死不了的,事实上很多氓隶一辈子都没真正的吃过几回盐,照样活着。但粮食,人几天不吃饭肯定饿死。

不过,盐再怎么不能和粮食比,也还是硬通货,为了保障盐不被抢走,宜将粮仓方圆五十里的土地和人口全都给控制了,官吏贵族或被架空或驱逐。

又从本地人口挑选了两千人按着辛国训练军队的方法训练成一支精锐,再加上隐藏暗中的一支山贼,如此,不管是盗贼还是想兼职的贵族都别想能从粮仓偷走一粒盐。

检查完了,宜又检查了一遍粮种。

每年都会有船只和商队从南方带来培育的新粮种,她会先让粮仓周围完全受自己控制的农人种植,若适应良好且产量真的有增加,便将收上来的粮食全都做为种子,来年便廉价卖给澜水和商北的农人。

多年下来,澜水的农人都已经习惯从她手里购买粮种,宜甚至专门寻了很多个村社为自己种植种粮。种粮种出来后卖给她,她再转手卖给远方的农人,最近一年,粮种生意都开始拓展至北边的玉水和南边的青水流域。

也没人跟她抢这份生意。

无它。

正常人做生意都是低买高卖,她做的粮种生意是反过来的,高买低卖。

倒不是她傻想当这个冤大头,却也差不多,因为做这个冤大头的是她的大君——辛侯。

只要能让新粮种在兖州全境推广开来,辛侯并不在意要砸多少钱。

鬼知道这回的小冰期是持续几十年还是几百年,粮食只嫌多不嫌少,哪怕一时半会不在她控制中,她也有的是办法将粮食弄到自己手里。

知道辛侯的重视,加上这些年旱蝗雨雹的热情,宜对粮种生意也最为上心。

将今岁的种粮种植安排都给检查完了,宜叹了口气,好无聊,她现在做的最多的事情便是检查再检查,翻来覆去的检查以打发时间,不然除了习武便没别的事做了,可习武也不能练一整天不干别的事了,身体吃不消。

许是感受宜的无聊,辛侯的信使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