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兄果真孝子贤孙也, 父诛兄母族,兄亦除族赐鸩酒,幸兄聪慧,违逆父命, 以替身替死....”
太昊棣非常满意的收到了金天燎被气了个半死的消息。
比嘴炮, 谁怕谁呀。
没错, 太昊琰很无耻的在结盟后杀熟干掉了配偶,屠了配偶全族,吞并了配偶的国族, 可那又如?国与国之间哪有那么多温情脉脉?愿赌就要服输。
说实在的, 金天庚这个生父死得惨不惨,他这个当儿子的还真不在意。
太昊琰赢了,他是唯一的继承人。
金天庚赢了, 他可不是唯一的继承人, 甚至金天庚完全消化掉太昊国以后, 废立嗣君也无妨。
太昊琰却不会, 只要他不想不开的造反和太不成器, 太昊琰不会废他,哪怕真摊上了这两种情况, 太昊琰也最多幽禁他, 然后从他的子女中选一个当嗣孙。
重情,这是太昊琰的缺点, 为她带来了很多麻烦, 却也是她的优点, 至少确定自己在她心里是有地位的后就不需要担心会不会被她给杀了。
也因为重情,两名子女中太昊琰最爱的是与旬生的孩子,但也因为最疼爱, 她不会立私生子为嗣君。
太昊棣对姐姐唯一的担心也不过是来自于旬。
生父如能与太昊琰带给他的一切媲美,尤其是这个生父哪怕还活着也不可能给得比太昊琰更多,甚至可能看他不顺眼,等时机成熟后就弄死他。
金天燎拿金天庚之事攻讦同父异母的弟弟无疑是一着错棋,太昊棣完全不受影响,甚至当即犀利反击。
金天庚再惨,太昊棣也没有对不起他的地方,毕竟,太昊棣的氏是太昊氏,而非金天氏,若为生父而损太昊氏的利益那才是没道理的事。
金天燎就很有意思了。
为父报仇,好一个孝子啊,那当年金天庚屠你母族,赐鸩酒于你时,你怎么不孝顺的饮了?
当他不知道怎么回事吗?
当年七年□□,西荒遍地饥馑,人尽相食。
没粮怎么办?
碍于彼时帝国的威望还没跌到如今的程度,加之打一场战争抢的话也很费时,因而西荒的方国要么是不去管氓庶的死活,表示爱莫能助,部分都是这么干的,贱民而已,只要不死光,要不了多久就会繁衍回来。
少部分想的是从受到影响小一些的九州地区买粮应急。
但,半是粮根紧缩,半是想发财,粮价高得惊人。
不提别人,只提太昊琰的心态变化过程,她在买了第一笔粮食后算了算账,深以为,还是向冀州发动战争吧,发动战争更划算点。
初始心态可能不同,但西荒的方国最终都与太昊琰的心态变化殊途同归了。
既然要发动战争,而且这种超级战,参与的国族自然不止一个,而结盟自然要有盟。
彼时西荒许多国族,其中最强的便是太昊氏与金天氏。
太昊氏与金天氏是那场战争的号召者,这两者结盟了。
结盟往往伴随着联姻,尤其是这么的事,总得拿出点诚意来,不然前方在打仗还要担心后面有人捅刀子,那也没必要折腾了。
金天庚与太昊琰的婚姻也是因此而产生的,没有什么比下一任盟是彼此共同的后代更有诚意了。
只一个不太和谐的地方。
太昊琰虽有情人有私生子,但终归是未婚,没有合法子嗣,联姻没有什么问题。
金天庚,已婚,且已有一个十一二岁的嫡长子,庶出子嗣们倒也罢了,没什么好说的,可问题是嫡长子已经是嗣君,并且嫡长子的母亲是金天国的小君。
金天庚做出了一个对于王侯而言最理智的决定:离婚,废嗣君。
小君会愿意被离婚?
嗣君会愿意被废自此与位无缘?
当然不愿意。
金天国毫无悬念的发生了内乱。
小君与金天燎想得很好,联姻,最重要的是联,太昊琰肯定不会在意结婚对像是父亲还是儿子,因而干掉金天庚以后,让金天燎和太昊琰成婚,同样能结盟。
这个想法逻辑上也没什么问题。
太昊琰的确不在意最后是和金天庚结婚还是和金天燎结婚。
诸侯之间联姻,向父母求婚不成转而求了其儿女为配偶的很正常。
可惜,母子俩没斗过金天庚,做为一个国君,金天庚怎么可能不防着自己的枕边人与继承人?
小君被赐死,其全族也被杀了个精光。
金天燎也被赐了鸩酒,不过用替身替死,跑掉了。
太昊棣对金天燎表示了怀疑。
生父都死了五十多年了还能记着这仇,是挺孝顺的,但五十多年前因为父亲要和别的人生弟弟妹妹,并将家业交给弟弟妹妹继承便想杀死生父,确定是同一个人?
太昊棣相当诛心的提出了疑惑,当年死的真是替身?
太昊棣非常诛心的表示,蒲阪一直都想攻打西荒,也一直在为此做准备,给西荒内部制造点乱子很合理呀。
相互写檄文互怼了一番后金天燎发现太昊棣成功的让金天邑中的民心出现了骚动,终于停下了互怼。
金天国不论曾经如,如今都已亡了,且是亡了五十多年。
人是健忘的,五十多年足以今天国故地上的部分人族都进行了新老交替。
老一辈怀念金天国,那是情怀,但年轻一辈,完全不能理解老一辈的劳什子情怀。
太昊琰干得相当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