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筝道:“但王畿并不能改变。”
骊嫘看着辛筝等待下文。
辛筝解释道:“若废井田制,那私田该怎么办?”
“自然是按田亩缴税。”
“然后王被会群起而攻之。”辛筝用一种看傻子的眼神看着骊嫘。“□□王洋便是他的前车之鉴。”
让贵族缴税,古往今来无数王侯的头颅证明了其难度。
骊嫘道:“也不是马上就缴税,可以互相妥协,比如贵族可以免税。”
帝国万邦中近两百年通过变革崛起的新晋方国,基本都是这条路,用贵族免税和足够的武力换去井田制的废除。
“贵族免税,氓庶不免税,前者飞快的累积,再掠夺氓庶辛苦开垦的荒地,等贵族占据帝国大部分....也不用大部分,占据个半数土地就足够帝国崩溃了。”辛筝冷笑。“这与如今井田制下私田遍地有何区别?”
辛筝啃着果子道。“元洲不是人族的独角戏,等帝国崩溃时,你猜猜人族的文明还能坚持多久?”
骊嫘道:“至少续了一波命,难道你有更好的办法?”
辛筝道:“等我的宴会结束后我给你半个月的休沐,你去君离那里看看。”
骊嫘怔了下。“大君是要让我去做劝农吏?”
辛筝想了想,说:“你这提议不错,回头我帮你弄个劝农吏的位置。”
劝农官的位置就一个,但君离一个人也不可能忙得过来,因而他手里还有劝农吏帮忙,都是他自己挑选培养的人手,辛筝觉得自己和君离的位置应该够君离送个小吏的位置。
骊嫘闻言苦笑。“我做不来。”
君离的劝农官当得所有人都要写个服字。
怎么让逃跑的氓庶回去公田上耕作?
正常人的答案都是:不回去就去死,贱民自然会回去。
君离却不。
他先给王上奏章表示原本八家共耕公田,公事毕才敢治私事实在是太麻烦了,不如废了共耕公田的做法,改为征收实物地租,在授田之后让庶农按着土地的数量和优劣缴税。
这是在变相的废井田制。
王畿是帝国的中心,一旦王畿废除了井田制,那么这种趋势会蔓延至整个帝国。这也使得王畿搞变法的难度是最高的,诸侯变革只需要面对自己国内的反对势力,而王畿变革还得考虑到王畿之外的反对势力,也包括诸侯。
诸侯虽然也想废井田制,但更不愿意见到王权独大。
君离在薪火台被各路人马引经据典的骂了个狗血淋头。
数典忘祖什么的层出不穷,不带重复的。
&nb-->>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p>sp; 不知道的还以为君离干了什么十恶不赦的事呢,呃,好像也差不多,真按他的提议做了,利益受害者不可谓不多。
最终的结果便是王效仿了天底下的诸侯们。
公田仍旧要共耕,但实物地租也要缴。
一块土地,两份收入,这还没算各种劳役和附加的税赋贡助。
这也是没办法,礼崩乐坏,列国纷争,比起善待氓庶,打赢战争和维持体面更重要,横征暴敛在所难免。
王已经很不错了,为了吸引人回来耕地,他只拿走氓庶十之六七的粮食,劳役也减免了许多。
君离也没要求太多,有得减,比别人少就够了。
第一个要求被满足了一半后君离又递了第二卷奏章。
胥吏本身是劳役,既然是劳役,自然是自带干粮上任。
君离要求提高胥吏的待遇,管饭且发俸禄,完全是照抄了辛筝曾经在昆北之地干的事。
理由是,胥吏也要生存也要养家糊口,不给俸禄,他们会自己想办法捞钱。明明上面规定的是十税一,最终收的却是十税三,很难说没有这方面的因素。
毫无悬念的被打了回去,辛筝当年能让胥吏吃饱又有钱拿,只需要做好本职工作就行,生活完全不需要发愁是因为辛筝洗劫了昆北的贵族氏族几十代人的积累,不然也巧妇难为无米之炊。
一个胥吏吃的饭食和俸禄并不高,但治理一方需要的基层胥吏数量相当惊人,没有哪个地方负担得起,若非如此,也不会发展起乡贤自治,以至于王侯的权力不下乡。
王砸锅卖铁都没那个钱,自然不会想不开。
君离退了一步,俸禄发不了就算了,但至少得管饭吧。
一天七八封奏章,把王烦得不行,但他给的理由又无法反驳。
王现在是要跟别人抢人,若没有足够的优势,凭什么把人抢回来?
除非王愿意废除兵役,但想也知道那不可能。
没有足够的优势,硬把人抢回来了,回头也会再跑回贵族那里去。
要想马儿跑得快就得给马儿多吃草。
王最终同意了。
君离也终于去干活了。
怎么劝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