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笔趣看 > 玄幻魔法 > 孰能不朽 >

154、第五十章王

辛筝准备修建水渠的事很早就请示了王的,要的只是王的同意,修水渠需要的钱粮人力,她自己负责,以后农闲的时候就用钱粮招募氓庶修渠,不会要王花一粒粮食,又可安民,王只需要答应就可以了。

当然,她也不白修,条件是水渠修好后,氓庶用水需要缴水费,船只往来需要缴关税,收入她和王对半分。

这是好事,王仔细思考了下,没发现什么陷阱,便批了,还觉得辛筝的这个模式不错,以后可以试着推广一下,水利对农业真的太重要了。

但配上昆北半数基层胥吏是辛筝军队中出来的....辛筝这分明是将军队给化整为零了,并且通过修渠的事始终保持着这支军队的组织力。

虽然各城的高层都是自己的人,但王不认为他们收拢得了化整为零的军队,因为他们能给予的不可能比辛筝曾经给予的更多,即便真的有人背叛,谁敢放心用?

辛筝给你那么多,你都能背叛,我给的还不如她多,你们都能背叛她了,又怎么可能不背叛我?

无奈之下只能暗示以后慢慢把基层胥吏换一茬。

疫情出现转机后辛筝非常大方的包了昆北所有病人的药,并且养病期间提供食物。

这还勉强可以算作本职之内,最多就是格外好心了点。

但她离开之前的安排就很有意思了,她让一个叫青婧的人代理她的事物,骊嫘为辅,负责接下去的全盘交接,辛筝走得太急,一下子全交接给王的人也做不到,肯定出乱子,只能先交接给她的下属,再让她的下属循序渐进的交接给王的人。

纵是如此,那个叫青婧的也不容小觑,没人知道辛筝是哪找来的人,办事能力竟然相当可以,哪怕突然换了个管理者,昆北也仍旧稳稳当当的。

辛筝还让君离在边境修建不少屋舍用于收容流民与病人,无偿赠药,钱粮药物哪来的?昆北诸城给的,虽然辛筝嘱咐了以王的名义做这些,但君离是个君子,他不会忘了将辛筝的名字加上。

辛筝在昆北如今的名声相当不错,并且正在向更远处辐射。

王没法认为这是个君子,能够成为君子的,要么远离权力,要么如自己的孙子一般被自己保护得太好。

仁是用来骗天下人的,以此建立体系统治天下,放在嘴上就好,需要时也装模作样一番,但不需要放心上。

王没法相信自己的孙子竟然将那套礼乐仁义体系给放心上了。

诚然,这套体系推行了千年,历代王侯贵族都不遗余力的推广,早已深入人心,哪怕如今礼崩乐坏也有很多人仍旧笃信与怀念这一套,可这里面有自己的孙子....王只觉得心里憋得慌,恨不能王孙诵和辛筝换一换。

孤生的怎么就不是辛筝那种后代呢?-->>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p>

若是辛筝那种后代,孤都可以考虑废除王的直系后代不能参与下一轮王位角逐的规矩了。

禅让制虽好,却总归乱了点,每次的王位更迭都是一场帝国范围的乱斗,每次都会造成很大的内耗,已经如礼乐天下一般不合时宜了。

血缘世袭就没这隐患了,一代一代的传递,稳定。

可惜,他的后代是王孙诵,给王孙诵权力无疑是让王孙诵去死,除非王孙诵哪天转了性子,否则他这辈子都不可能给孙子什么大权。

王孙诵听了王对辛筝所为的介绍,没听出有什么毛病,最多就是有些惊讶。“以前并未看出辛子如此仁心。”

居然还会为鄙贱之人离开军队后的生活做安排。

何氏子的死,惨烈得惊天动地,整个蒲阪的人看辛筝和君离的眼神都变了。

王灌了自己一盏酪浆,告诉自己,这是自己唯一的后代了。

他也不是只有两个子女,私生子女并不少,但生母都太卑贱了,生下的子女自然也上不得台面,他连看都懒得看。且那些私生子女即便是亲生的,按着帝国的礼法也没资格继承自己的宗嗣,若控制不住将王孙诵给打死了,自己就绝嗣了。

将火气控制了下来,王将辛筝所作所为的目的给孙子掰开了揉碎了说了说。

她在昆北做的那一切,都是为了名声,以及在昆北的影响力。

她在昆北的这两年给氓庶的印像都太深了,这是短时间去不了的,再加上以后还要修渠修运河,她的影响无疑会一直持续。

王孙诵终于后知后觉反应了过来。“她莫不是想造反?”

王:“....”这是亲生的孙子。

见王的脸色难看,王孙诵便知自己想错了。“那是?”

不是想造反,那就只能是单纯的忠于自己的身份了,生为贵族,自然需要管理好土地。

王疲惫的道:“她想当王。”

虽然没说出口,但辛筝在他面前是完全没掩饰过对王位的渴望。

偏偏王还没法生气,辛筝充满对王位的渴望,但她并非是想抢,而是自己已八十有余,待她羽翼丰满,自己也老得不能再老了。

王孙诵睁大了眼。“可诸侯不可为王。”

诸侯与王不能一个人兼任,当了诸侯就不竞争王位。

这是青帝定下的规矩,身体力行的做到了。

她自己是西陵国的嗣君,但因为角逐到了王位,便将嗣君之位给了自己庶出的兄长,自己当了王,即便后来,她有了子嗣,她也没让自己的子嗣去抢西陵国的储君之位,而是将自己的子孙封到了当时的濁山。

别看如今的濁山丰饶富庶,但青帝那会儿,濁山那一片却是写作青山秀水读作穷乡僻壤,莫说人了,人毛都没几根。

青帝的子孙被封到那后不得不忘记曾经在帝都的优渥生活,尊贵的王子穿上了粗布衣服和众人一起干活,筚路蓝缕以启山林,历经数十代才有了濁山国如今的丰饶富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