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笔趣看 > 玄幻魔法 > 孰能不朽 >

35、第三十五章连山果

青水发源于澜州北部的群山, 穿过扶风峡后逐渐平缓,又有浮络山脉与昆吾山脉流出的无数支流汇聚,冲刷出了肥沃的青水平原,因而乘船是可以从下游一路跑得扶风峡。

当年为了攻伐羽族, 青水做为水运的捷径, 黄帝在羽族昔日统治的基础上对青水下了很大功夫, 扶风峡据说便是黄帝动用数十万人力开凿的。

考察地理的话,人力开凿不出扶风峡这样奇观,黄帝只是原本完全不能通行的天险变成了可以通航的地方, 连接起了澜北和兖南, 这两地的商贸往来靠的便是青水这根大血管。

也因此,天险可以通航后被换了个名字——扶风峡。

黄帝的名字便是扶风。

尽管黄帝努力改造了扶风峡,但能通航并不代表就是坦途了。

船只在青水中下游时十分平稳, 一方面是船大, 另一方面则是青阳的兖南伯之位是打出来的, 打服了青水流域诸国, 而战争少了, 自然不会频繁出现故意蓄水淹这淹那的事,有利于青水的稳定, 不会随随便便就改道。

君离有些奇怪, 既然这么能打,为何只是南伯而非兖州牧。

他来的时候经过了穷桑国, 感觉穷桑国并没有青阳国力强盛。

对此, 连山果的回答是:穷桑国曾经比青阳强大, 是兖州最强大的方国,只是裂姓之乱和少昊部打了几百年,流得血太多, 不论是穷桑国还是别的风姓氏族都被大大削弱,这也导致了沃州地界上非风姓氏族的兴起,青阳便是抓住了这个机会发展起来的。

青阳虽然发展起来了,但它不是风姓国族,而沃州和兖州以及西荒是风姓国族扎堆的地方,风姓的密度高得惊人,因而异姓想在这几个地方混,都不得不和风姓打好交道。

青阳做得很好,通过联姻和战争的方式获得大量的支持,若非现在这位王和巫女辛夷联手令得帝都重新强盛起来,青阳说不好早已取代穷桑国。

只是,帝都重新强盛了起来,而帝都和地方是对立的,前者强盛后者就必然衰弱,后者强盛压过前者....大写的乱世。

王和巫女虽然也有政治方面的分歧,但在集权和打压地方这一点却是目标一致的。

彼时在位的青阳侯被扔进镬鼎里活烹了,但青阳的强盛不是弄死一个青阳侯就能解决的,因而王在兖州牧之余又增设了四伯,而在权责方面,兖州牧和四伯是高度重合的,直白点就是有你没我的那种。

兖州牧的位置仍旧由已经衰弱的穷桑国继承,四伯中的南伯之位则给了青阳,让青阳和穷桑国如火如荼的斗了很多年,最后发现再打下去帝都就该占大便宜了才不得不止战。

虽然青阳侯因为穷桑国的谗言而被烹杀,但在面对帝都时,方国的立场又是一致的。

闲着也是闲着,连山果干脆给儿子分析了下九州牧和三十六伯的原因。

九州牧是在四岳和方伯的基础上发展出来的。

最早可以追溯到青帝时期。

虽然在炎帝时分封就已经出现了,但帝都并未真正承认,因而炎帝只要愿意就能罢免诛杀任何一位城主。自然,历史证明只有炎帝能这么搞,别的王若这么做,妥妥的身死族灭。

青帝继位后虽然拥有王权,但实际上.....不比傀儡好多少,若非帝国彼时的情况不团结就是死路一条,很难说她这个王会不会连摆设都不如。

九姓氏族的权势在那时太强了。

青帝也不硬来,采取了分封制,大肆分封九姓氏族的成员,后者以为这是君王的妥协,早期都很高兴,后期....拥有了自己的封国谁还愿意全心全意忠于姓?尤其是青帝分封得很有意思,四面八方的分封,把人给封得远远的,很多人甚至是被封到了人都没几个的蛮荒之地。

初期时所有人都只以为青帝就是想开荒,而后期,蛮荒之地被开发出来,发展出了繁华的城邑,形成了国家。

开荒与加强王权,一举两得。

只是,即便是青帝,最终也不得不妥协,范围太大,国族太多,交通太差,帝都无法完全掌控所有国族,只能设立四岳分镇一部分诸侯。

在青帝时,干四岳这个位置的就没哪个有好下场。

青帝无法容忍任何一个诸侯发展过于强大,强大得威胁到帝都,而四岳的权力对诸侯发展的助益太大了,以至于青帝每回换四岳时都要杀掉前一茬。

后来的几千年哪怕有外敌,帝都和地方的争斗也没停过。

方伯是在四岳制度开始尾大不掉时出现的,设立更多的方伯,将地方的权力分散。

州牧制度是在王权最式微时出现的,帝都几乎成了摆设,地方强盛。

王继位后不是一般的想废了州牧制,遗憾的是拳头不够硬,只能退而求其次,恢复方伯制,让方伯和州牧内讧起来。

为了让方伯和州牧内讧,他当年立方伯时都是怎么能制造内讧怎么来。

成功了一半,地方诸侯的关系的确被这一手给搞得关系恶劣,很难联合。

失败了一半,看到帝都重新强盛起来,地方诸侯们还是长了脑子的,知道大混战起来最终便宜的是帝都,因而哪怕有冲突,也尽量压制。

君离颇为诧异。“这种事有那么好压制的?”

连山果道:“求生欲的督促下,人的潜力是无穷的。”

君离用表情表示听不懂。

连山果解释道:“白帝当年入主帝都,成为王第一件事便是收拾强盛的诸侯们以集权,而白帝都做了,可需要我读史给你听?”

君离摇头表示不用。

白帝干了什么,白帝把野心勃勃的诸侯们给杀得比狗还温驯。

君离曾经看过一则关于白帝和诸侯关系的杂谈文章。

有个国家,国君被白帝给处以刖刑,也就是挖了膝盖骨,下半辈子都别想走路了,谁会不恨?自然是恨的,而恨自然就想报仇,不过不是白帝的对手,最后被白帝扔进镬鼎里烹了。

国君死后,他的孩子继位,杀父之仇不共戴天,最终的结果嘛.....醢刑,一国之君被活活剁成了肉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