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云传(一)

公孙瓒应允,走的时候刘备再三挽留,赵云对刘备说,终究不能做有违德操的事情。

可能是公孙瓒杀了刘虞这件事上,赵云耿耿于怀,接受不了,如果是赵云,赵云会伏手就首,而公孙瓒却反而杀了自己的主人,赵云非常的痛苦。

赵云的师傅从小教导他君师仁正义,赵云单纯的像一个侠客,不像将军,对世俗的尔虞我诈非常的反感,对叛主之事非常的痛恨。

三难之选,刘虞是赵云的正主,公孙瓒是赵云的领导,有知遇之恩,刘备是赵云知已,有情有义。

当刘备想拉拢赵云跟他打工的时候,赵云心里也想,但是他不能越过自己心里的那道坎,忠君不侍二主,当对赵云有知遇之恩的公孙瓒干掉他的主公刘虞的时候,赵云左右为难。

公孙瓒暴行逆施,刘虞要干掉公孙瓒,反被公孙瓒干掉了。

赵云不能接受这种现实,赵云想,如果刘虞要拿问公孙瓒的时候,公孙瓒应该卸甲接受-->>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p>刘虞的惩罚,为什么要杀自己的主公,这是大逆,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

赵云同时搞不懂,刘虞为什么要公孙瓒死,大家应该座下来喝杯茶,谈谈人生理想,和解矛盾。

赵云想不通,刘备想告诉赵云,这是政治,这是乱世,成王乱寇,肉弱强食。

但是话到了嘴边停下来了,刘备告诉赵云,这是袁绍的阴谋,袁绍挑拨刘虞与公孙瓒相互残杀,坐收渔翁之利。

赵云说,他很累,不想做将军了,想回常山,去习武,跟师傅一样做个侠客。

刘备说,你跟着我,我们一起打天下。

赵云说,忠臣不侍二主,我既然以投公孙瓒,就不能他投。

刘备只好叹气道,若他日有缘,再聚情谊。

赵云说,青山不改,绿山长流,后会有期。

说完赵云就走了,回常山料理兄长的后事,就没出来了,公元194-公元200年没有什么赵云的记载。

大概是就做大侠了,练武,杀黄巾贼,行侠仗义。

赵云是名师教出来的,名师的家教师规都是很严格的,尊师重道,天地君师,这种思维是深入骨髓的。

公元199年公孙瓒身死,赵云得知这个消息,哭了两天,誓要为公孙瓒报仇,背着梨木枪跑到邺城,侍机行刺袁绍。

这个时候赵云在邺城看到了刘备,心里惊骇不以,入夜赵云潜到刘备府上。

刘备见一黑影,吓了一跳,喊道,是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