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有论断说诸葛亮故意失街亭,故意失箕谷,很简单,曹魏非速亡之国,只能循循渐进,稳扎稳打,一路打过去,一点点消化曹魏的地盘,收复民心。
依据呢?诸葛亮派赵云领一万兵守箕谷,守不住,曹真十万大军,怎么守得住。
马谡守街亭也守不住,张颌五万大军,很难守得住。
从街亭袭取长安,斜谷袭取长安的战略是危险的军事冒险,不适用。
魏延放着为什么不用?魏延不服诸葛亮,难道是诸葛亮怕魏延攻下长安,抢夺自己军事权?
很多疑惑,当然疑惑归疑惑,犯错误的事情是兵家常事。
那为什么会有这样认为呢?
诸葛亮大权独榄,很多人不服气,诸葛亮平定了南蛮孟获,这个时候诸葛亮是一个什么心态?
打仗以奇致胜,我诸葛亮很行,马谡很行,赵云百胜将军。
诸葛亮制订守街亭,出箕谷,袭陈仓,暗渡陈仓这种谋略的时候,他的那些同僚只会背地里耍阴谋,怎么会成全诸葛亮呢?
诸葛亮不可能让马谡,赵云去送死?马谡是诸葛亮的左膀,赵云是诸葛亮的右臂?
那结论只有一个,益州集团让诸葛亮自断左右臂,阴了诸葛亮一把。
后来诸葛亮打起仗都都非常谨慎,就是这个道理了。
诸葛亮也会犯错误,一个没有领军作战经验的统帅,第一次北伐犯错误,再正常不过了,曹操也经常犯同样的错误。
诸葛亮究竟犯了什么错误呢?
第一条:重用马谡,用人失当,察人失责。
第二条:误判了战况,导致全局指挥失利。
第三条:没有明确的战略方向,没有准备好。
第四条:曹魏非速亡之国,诸葛亮患得患失,又想搞奔袭,又想稳扎稳打,导致决策失误。
如果说诸葛亮想通过街亭直取长安,诸葛亮会重兵把守街亭。
如果说诸葛亮想二路疑兵拖住曹魏主力,北伐主力袭取陈仓,那么街亭和箕谷至少分别要布防二三万兵马才能守得住。
诸葛亮第一次北伐,患得患失,又想用正,又想用奇,结果功亏一溃。
如果说街亭守住了,魏延领一支兵马奔袭长安,赵云跟随诸葛亮主力攻打陈仓,这样的会是什么结果?
可能魏延那一支兵马,有去无回,赵云这一路或许能攻下陈仓,或者攻不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