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结论是孙权根本不懂得打仗,外行指挥内行,瞎指挥。
孙权安抚武将可以,但是打仗不行。
孙权大部分时间都在防守,用人方法却是很成功。
孙权懂得帝王权术,以柔克刚,孙权的性格也是比较温和的,晚年为什么好杀,因为老了怕死,疑神疑鬼。
孙权在赤壁之战的时候用的是周瑜,赤壁之战后用鲁肃,夺取荆州用的是吕蒙,打败刘备,曹休用的是陆逊,接着用诸葛恪。
孙权用人是没有问题的,自己不行,但是只要人用对了,一切都行,这些人一个接着一个被孙权干掉了,用了就扔,该换人的时候毫不手软。
国策发生改变的时候就开始换人,孙权一生谨慎,忍气吞声,甚至是低声下气。
孙权在位的时间最长,正是因为如此,江东才能存在数十年之久,比蜀汉政权还要长个十几年。
公元213年曹操南征孙权,双方互有胜负,相持数月-->>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p>,曹操退兵。
曹操退兵的原因大相持不下,后方不稳。
曹操退兵后,孙权又开始打庐江,收复了庐江郡,江准以南尽归孙权之手。
公元214年,曹操亲征汉中张鲁,六个月打败张鲁,迫降了张鲁,夺取了汉中。
这个时候曹操没有继续和刘备作战,而是选择了退兵,其中原因历史上记载是进而无功,粮草用尽,朝中有事。
公元215年,刘备平定益州,尽得益州臣民。
公元215年,孙权派诸葛谨向刘备讨向荆州,刘备没有归还的意思,孙权令吕蒙出兵攻打荆南四郡。
吕蒙奔袭长沙,桂阳,零陵三郡。
关羽将兵马调往义阳一线安营扎寨,做好与孙权开战的准备,孙权令鲁肃为大都督,统领三军整军待发与关羽对峙,战争一触即发。
此时的诸葛亮劝进刘备以大局为重,刘备同意,并派诸葛亮为使者前往江东,与孙权达成共识,用江夏郡换零陵郡。
公元215秋,孙权再次攻打合肥,被张辽八百精骑踏营,十万大军大败而回,江东闻张辽之名,可惊夜哭郎
至于为什么孙权会被张辽大败?难道证明曹操想以前都是给孙权放水,养寇自重?
在这里有很多疑惑,因为这是一个历史疑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