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放心是第一点,其次曹操知道,只有他才有这个能力去烧光袁绍的军粮,其他人不行,可能只烧掉一部分,或者半路遇到各种临时险情,没有那个能力和智慧去解决,导致功亏一溃,这么好的机会,肯定要自己出马,保证万无一失,保证整个计划的完美执行。
曹操明白,干大事不能惜命,战机稍纵即逝,曹操也相信命运,他要做乱世英雄,天命所归,他如何会轻易死掉。
赌徒心理是一个成功者必备的心理要素,乱世随时会丢掉性命。真正的英雄是万中无一,九死一生,死里逃生的,在曹操看来孙坚也不算英雄,因为孙坚半道而亡。
在曹操看来,一个英雄是怎么样的
肩负使命,不拘于道德枷索,智慧过人,武功盖世武功在这里是指领军打仗能统率力,领导力,仅仅这些还不够,还要有生存智慧,英雄不是匹夫,不是武艺高强,见死扶伤,见义勇为的侠士,而是拔乱反正,平定天下的人,才能称为英雄。
孙坚死了,不算英雄,连自己性命都保护不了,怎么会是英雄。
孙坚可以叫别人替他去死,替他去挡箭,别人死了,他活着,他是英雄,英雄干的是大事情,小牺牲是在所难免的。
但这样也同样造就了很多自以为英雄的狗熊,枭雄,奸雄。
成王败寇,曹操有英雄志,他亲自出马,身先士卒就变得合情合理了。
袁绍为什么不接受张颌的建议救乌巢大火,而是选择反攻曹操大营
战争胜负时的决策,选择永远是坚难的,而不是对错,因为没有如果,很多人将战争的胜负,袁绍官渡大战的关键,归结于以下几点。
第一田丰被囚。
第二不进沮授和一些正确的建议。
第三不救乌巢大火。
我不这样看,田丰被囚禁,可能是曹操的计谋,攻心计,袁绍的人格缺陷,因果关系,如果是曹操,这种计策就行不通,但用在袁绍身上却非常的好。
不进沮授建议,因为大家的建议都差不多,两害相较取其轻。
袁绍此前分兵,折损了颜良,文丑,那是左臂右膀,有了上次的教训,袁绍是希望手掌捏成拳头,更有力量,无可厚非。
袁绍不甘心失败,不救乌巢大火,也能解释得清,历史上有两大经典战役,围魏救赵,背水一战,袁绍希望学韩信一样背水一战,大破曹军,以后再和曹操相战的时候,写信的时候有吹嘘的本钱,你说我不会打仗,我打起仗来,连我自己都怕,韩信是谁,军神,我也像军神一样,背水一战大破曹军。
曹操亲自去烧乌巢,可能也是想引袁绍攻打他的大营。
袁绍的探子来报,曹操亲自去烧袁绍的粮草,袁绍一听,心里会怎么想
曹操狡猾,狡猾地,是不是又在想阴我,曹操知道我袁绍最想捉他,肯定是故意做饵,半路设伏,让我大军去救援,然后再斩杀我大将。
袁绍的脑子彻底乱了,他没能站在一个合格的统帅的立场上思考全局,而是作为曹操的发小,再做一场猜心的游戏,深怕曹操阴他,让他丢面子,颜面扫地。
郭图提出围魏救赵的计策,马上得到了袁绍的肯定,没有派出兵马救援乌巢,至少审配,沮授有没有献过计策,三国演示里没有说。
而是大将张颌提出救援乌巢的主意,为什么是张颌提出来的
将领知道没有了军粮,军队肯定会乱,这点张颌比任何谋士都清楚,也更有深刻的体会,由张颌提出来就变得理所当然了。
当时谋士们可能更多的想法是如何立功,一战而定,大多数人肯定在想如何取胜的方法,甚至天真的认为,没有了粮草,大不了撤兵,根本没有什么大不了的事情。
围魏救赵,背水一战,都是取胜之道,不过用在袁军却是难以行得通,他们天真的以为,曹军没有曹操的指挥下,也能效死命抵抗袁军一波波的猛攻。
袁绍之败,在于张颌与高览领着兵马反叛了,导致袁绍彻底的败亡。
[ ] 新电脑版大家收藏后就在新打开,老最近已经老打不开,以后老会打不开的,请牢记:网,免费最快更新无防盗无防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