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能有以下几点。
第一点:颜良性子急,不沉稳,没有大将风范,曹操先攻打颜良部。
第二点:用计,叫关羽斩杀颜良,机会最大,为什么这么讲,刘备跑到袁绍那里去了,袁绍将刘备奉为上宾,颜良肯定认识刘备,刘备是个大嘴巴子,在喝酒的时候肯定会讲起自己走失的两个义弟,关羽和张飞,在战场上颜良遇到了关羽,肯定会通消息,告诉关羽,刘备在袁绍那里,这个说话的时候是没有防备的,关羽善使拖刀,颜良话讲完,人头也落地了。
第三点:颜良如果和关羽,张辽正面打起来,打不过还是可以跑的,即然是大将武功都不会弱,这叫趁人不备。
斩文丑也是相似的方法。
关羽战场上遇到文丑了,文丑肯定会大骂关羽,关羽这个人好面子,被文丑骂,肯定会趁机斩杀文丑。
文丑见脸红的关羽脸红的单骑冲了过来,以为是被自己骂了,知道自己错了,迫不急待的投入袁绍,刘备的怀抱,哪知关羽近身就是一刀,把文丑斩成了两截。
曹操很开-->>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p>心,收了一个降将,几天时间就干掉了袁绍两名大将。
关羽不干了,跟曹操请辞,要去找刘备。
曹操说好,你任务完成了,走吧,不留你。
这个时候曹操留不住,而且关羽不走,曹操得想办法把他气走,为什么这么说。
袁,曹大战生死之际,曹操最需要的将士的忠诚,怎么忠诚法,要像关羽这样的小弟,重情重义,一听老大刘备在袁绍那里,马上就过去投靠。
让关羽做忠诚的楷模,曹操做英明仁主,各取所需,圆满结局。
甚至有历史阴谋家,怀疑刘备在青梅煮酒的时候和曹操达成了某种共识,让刘备去祸害袁绍,刘表,刘璋等,当然这种大胆的猜测,没有证据。
曹操要杀刘备轻而易举的事情,让刘备去祸祸其他诸侯,自己从中谋取政治利益,最后将群雄争霸变成曹,刘天下相争。
显然只是想想,我们不能这样写,如果真是如此,那曹操的智商简直是超神了。
袁绍首战不利,折损二员大将,同时曹操见好就收,并写信一封休辱袁绍,袁绍恼羞成怒,兵马渡河追击曹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