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操传(十五)

第三计:远交近功计,至少曹操和袁绍大战时,孙策,刘表都没有来偷袭曹操大后方。

第四计:以逸待劳计,袁绍大军推向官渡,兵马数十万,每日军资粮草,消耗巨甚,拖长袁军后勤补给线,处处漏洞,处处是战机。

第五计:借刀杀人计,借袁绍的刀,杀自己的谋士,曹操太了解袁绍的性格了,随便写封信激将一下,袁绍就容易和自己谋士的主意产生巨大的分歧,袁绍产生了误叛。

为什么这么说,僻如我是曹操,我可以写封信给袁绍,袁绍兄弟呀,还记得我们小时候吗?我们搞军事推演,你都不是我对手,你打赢公孙瓒,那是靠沮授,田丰给你出的主意,你是无能的,不是我的对手,还是早点收兵回去,免得自取其辱。

当然曹操是智慧非我能比的,肯定不只这一段,我就只写这么一段,以袁绍的性格,看了信后,肯定会暴跳如雷,袁绍是四世三公,曹操阉宦之后,即然说我无能,打仗不是他对手,不服气,我靠田丰和沮授出主意?

袁绍心里想,曹操你信不信,我先把田丰关起来,不让他出主意,老子照样打赢你,沮授的计策我也不听,我自己出主意来和你打。

中了曹操的计谋,曹操看孙子兵法,袍中揣着一本,有空就拿出来看,我们拿三十六计一看,太简单了,太肤浅了,但是我们不清楚,三十六计用在什么人身上会有效,用哪一计有效,基础是建立的了解对手,知已知彼。

袁绍会不会用计,也会-->>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p>,但是用在曹操身上,你们这些人想投敌,那得等我战败,没有战败,你能投降吗?不能,家眷都被曹操保护着呢,何况战争输赢只是五五之数,以少胜多的例子数不甚少。

曹操是军事家,政治家,阴谋家,一对比袁绍,差了不止一截。

曹操是从小看兵书,举一反三,有军事知识基础,又随名将黄甫嵩参加了颖川会战,曹操常亲领大军东征西讨,平定兖州叛乱,大战小战百场之多,有经验。

曹操出身士家,爷爷是大太监曹腾,父亲是太尉曹嵩,从小耳闻目染,政治经验丰富,从待卫开始干起,做过北部尉(局长),顿丘令(县长),济南相(市长),议郎(参议员),最后干到了部级,副国级。

这样的人政治不成熟都难,更何况,曹操经历过朝廷斗争,政治手婉也是非常娴熟的。

曹操又是一个阴谋家,曲线救国,曹操知道朝廷中的那些人都不是好东西,不玩阴的,就会被他们玩死,面对权力,面对人性,曹操就必须学会奸诈的生存智慧。

曹操是一个合格的领导者,军事统帅,政客,而袁绍缺少这些成长,缺少经验,还自以为是比曹操强,败亡就成了必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