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操传(十四)

即然离间计行不通,那就使用毒计,策反御医,先毒死曹操,然后夺取军事控制权。

曹操为什么要将汉帝接到许都,而不是重建洛阳或定都长安,第一点考虑的战略位置,第二点考虑到安全问题,第三点考虑到政权问题。

兖州是曹操的大本营,曹操在兖州平叛,经营人脉,声望,资源都是丰常充足的。

即然有了董卓,郭李的前车之鉴,曹操是非常防备朝臣的,遍布耳目,安插卧底,朝中一言一行,朝臣一举一动都在曹操的掌控之中。

刘备的提前出逃,也是因为董承找刘备密谋行刺曹操的事情,刘备不能呆在许都,呆在许都就会有生命危险。

董承是汉帝的国舅,汉帝写了一封血诏,共诛曹操,上面有十几个朝臣的签名,这个血诏被董承藏在腰带里。

衣带诏签名的朝臣肯定是有曹操的卧底的,曹操大概会陪养几个人专门跟自己对着干,打入敌人内部,让汉帝以为这些人说曹操坏话的都是忠诚自己的。

这就是曹操的聪明之处,衣带诏事件后,曹操杀了董承,杀了皇后,控制了整个朝廷。

&nbsp-->>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p>;也有人说这是曹操用的阴谋诡计,一切性解决掉那些不安分因素,控制权柄,博取同情,这种说法也是站得住脚的。

袁绍已经收拾了公孙瓒,得幽,冀,并,青四州之地,带甲百万,战将过百,谋士数十人,曹操刚收拾了吕布,也有三州之地,但是这三个州人口,地盘不及袁绍的一半,急需休生养息,发展壮大。

袁绍是不会给机会曹操的,朝廷有隐患,四面环敌,其他诸侯随时可能会进攻许都,这个时候曹操只有发动一场阴谋,解决掉潜在的内部危机,团结对外,迎接与袁绍的大战。

第一点:大战前夕,要解决朝廷内部潜在危机。

第二点:安抚其他诸侯。

第三点:稳定大后方。

公元200年曹操以国舅董承谋害为由,杀害皇后,国舅及数十员朝廷重臣,引起公怒,袁绍起精兵十万号百万,兵进延津随时准备发动对曹操的战争。

当时的曹操兵马不过十万,这几年,年年打仗老弱病残也多,精兵不满万人,兵乏粮缺,当时收到袁绍起兵的消息,曹操也是害怕。

曹操召开军事会议讨论对袁战争,郭嘉提出十败十胜论,深合曹操之意,曹操最后决定整兵迎战袁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