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马徽闭上眼睛,嗯了一声。
徐庶起身告退,退到门后,带上房门往后厅去,黄承彦见徐庶离去,问道:“元直会同意否?”
司马徽答:“阿福乃颖川人士,少年之时杀了贪官,流落此地,幸得我收留,后遇一明主,不弃他出身,只是此主若要有为,必先有所取舍,阿福也是极智之人,定会明白其中厉害关系。”
庞德公道:“至春秋战国,七国争霸,秦灭六国,称始皇帝,项羽推翻暴政,刘邦击败项羽称高祖汉皇帝,这天下分久必合,合久必分,非人谋可左右也,汉之失鹿,七雄相争,若论势,曹操为一,若论和,刘备为一,若论利,孙权为一,或能联纵横合,以弱胜强,并非难事。”
黄承彦道:“德公是想这国立周公礼治,还是秦汉法制?”
庞德公道:“周公将国分封数小国,立君,君立制,士丈夫共治之,联邦之治也。”
备注:周朝八百年,与其说联邦之治,不如说是地域之治,现在的美利坚众合国,就是这种体制,不过人家是选举制,周朝的是爵位沿袭制。
司马徽接话道:“自汉帝武帝独尊儒术,废百家,穷兵黩武,百姓难活。”
黄承彦道:“战国七雄,连连征战,民不僚生。”
三人皆沉默不语,心中想着这国之治。
黄承彦传承墨家巨子一脉,庞德公所习乃是兵家,司马徽则是儒家,明显这三个老家伙太聪明了,学识渊博的人肯定是矛盾的人,干起坏事,都理直气壮。
我们知道周有八百年,后有春秋战国三百多年,周的建制是封地建国制,这个君都是周王儿子,这和现在州联邦自治差不多,只是州长是民选的,周朝里面的国是周王的儿子担任州长的。
周朝有八百年,美国立国有多少年历史,一百多年,所以这里我也不评论了。
春秋和战国合在一起叫春秋战国,分开叫春秋和战国七雄,春秋的时候百家争鸣,是一个科技,文艺发展最快的一个时期,也可以理解成中国文艺复兴,欧州搞文艺复兴后就进入了工业时代,咋们文艺复兴之后就发生了向统一的道路上前进。
诸候国想强大就要变法(变更立国法制,现在也叫改革),那时候的百家的学术用于变法和治国上面,通过变法强大国家的经济,社会生产力。
国家强了,干什么?
欺负弱国,通过战争吞并诸候国的土地,掠夺财富供自己的国发展,变得更强,士丈夫可以分更多产业和利益。
&n-->>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p>bsp; 徐庶讲完,庞统接道:“我看这郭嘉正是用了这背水一战之谋,审配的围魏救赵就棋差了一着。”
徐庶道:“若是你乃审配,指挥大军,你当如何克敌致胜?”
庞统道:“袁绍与曹操官渡相持数月,互有胜负,我岂能一战而定?”
徐庶道:“那当如何?”
庞统道:“曹操夜半袭乌巢,定有两手准备,身边有虎将,虎骑护身,自已逃命倒不成问题,若我为审配只需叫一上将去救,扑灭乌巢大火,谎称粮草只烧了一半,军资粮草足供半月,军心倒不也会离散,再用麻袋里装石头,运到前线以充军资,以定军心,即便曹操散布袁绍粮尽,袁绍只需对外称,曹操诈计,以乱军心便可。”
诸葛亮道:“士元言之有理,虽也是有诈,袁绍粮草被烧,稳定军心乃是第一步也,只是若是无存粮,这几十万士兵与劳工第二日若是无米下锅,如何掩得过去?”
庞统道:“袁绍大营,再不济,也得备三日之粮,三日撤往延津固城而守,等上一载,再聚兵马军资三路齐出,曹操必败也。”
诸葛亮摇头道:“袁绍刚愎自用,有好计不用,你如何能说服袁绍?”
庞统道:“只是做军事推演计罢了,若是袁绍请我,我也不干,此乃袁绍命势也。”
徐庶道:“鬼才郭嘉便是从袁绍处投曹操也,足够英雄所见略同也。”
诸葛亮道:“曹操与袁绍乃是发小,曹操乃宦官之后,袁绍四世三公,绍如何当操之下?绍之嫉便是一败也,数人谋士各怀鬼胎,不能齐心,便是二败也,绍不识军务,田丰不得用,沮授言不进,此乃三败也,郭奉孝之十胜十败论,我不及也。”
诸葛亮话音刚落,一家丁走入,道:“水镜先生有请徐福,元直先生入室一叙。”
徐庶起身,向几人好友告退,随家丁去,家丁将徐庶带到司马徽书房前停下,弯腰行礼:“元直有礼。”
里屋传来声音,“元直爱徒,你且入来。”
徐庶整理袍袖,推门而入,入房十余步,拜道:“徐福见过水镜先生,见过德公,见过彦公。”
庞德公与黄承彦抚须微笑,司马徽道:“元直无须多礼,你且找位座下,我等饮酒叙话。”
徐庶见房中下位空着,徐庶走近,屈身蹲地,盘膝而座,望着司马微,讲道:“师尊,不知找阿福所为何事?”
司马徽道:“有话相问,你且如实道来便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