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三十六章 诸葛亮院中逗侄,又做评语

佣人回道:“是,二老爷。”

佣人讲完,返身继续切菜,府上常做些酱菜以备早餐用,佣人从市场上买来萝卜叶,切好放坛子里,放盐腌制半个月就可食用。

诸葛恪抬头看了一眼英俊的诸葛亮,又转过头去,并不好奇。

诸葛亮走近诸葛恪三尺位置便停,从袍中取纸包一粒,蹲下身,讲道:“恪儿,你看叔父手上是何物?”

诸葛恪道:“糖!”

诸葛亮道:“想吃否?”

诸葛恪刚学语不久,话讲的不是很多,但是一些用语倒是会上一些,说出的话也带着童声,甚是有趣。

诸葛恪道:“想。”

诸葛亮笑道:“想吃糖,你便叫人。”

诸葛恪思索数息,叫道:“阿叔。”

诸葛亮抱起诸葛恪道:“乖!”

诸葛亮将糖拨开,放在诸葛恪嘴中,诸葛恪边吃边流着口水。

诸葛亮问:“阿恪可曾识字?”

诸葛恪只顾吃糖,哪有心思理他,诸葛亮笑道:“恪儿你这便是安雀之机,巧舌之智也。”

&n-->>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p>bsp; 诸葛亮从墙上取下羽毛扇摇了起来,诸葛亮点头,捏在手上,甚是不舍,立夏天热,农民摇蒲扇,公子哥摇折扇,倒是这个羽毛扇别有一番情趣,甚合自己的心境。

诸葛亮心想,“若是自己紧张之时,拿在手里摇上一摇,其一能掩尴尬,其二定心凝神,只是个非自己之物,不好讨要,明日去集市看看,若是有卖倒要买上一把,若是无卖,自己买些羽毛,叫月英扎一把便好。”

诸葛亮心中想起黄月英又黯然神伤,自己的岳父大人不怎么待见自己。

诸葛亮对官场的夸夸其谈,过于自利的想法,甚是鄙夷。

诸葛亮叹了口气,将羽毛扇挂回墙上,出了客厅,去后院找诸葛恪,自己来时倒买了些小玩意,逗侄儿玩耍。

诸葛谨府上,诸葛亮倒也不生份,院中佣人皆知这八尺帅哥乃是府上二老爷,过道擦肩之时便会问候一声,“二老爷好!”

诸葛亮点头微笑,以示回应。

诸葛府上家丁,佣人,帐房,马夫,加在一起有二十余人,下人住后院,老爷,家眷,客人皆置前院。

一个大府人家,多则万方,少则千方,诸葛府人丁稀少,其府宅也有千方之大,诸葛亮行了百米才至后院,见一老妈子正在切菜,诸葛恪正在旁边不远处玩耍,诸葛恪不过2岁左右,学步,学声才不过数月,在后院骑着一木马摇晃。

取名为恪(e)乃是恭敬,谨慎之意,足见其兄长诸葛谨的为人和处世,为子取名也有讲究,取名乃是告诉世人自己的一个人生态度。

诸葛谨人如其名,一生谨慎小心,若干年后成为孙权的丞相,如果说贾诩不是劝郭,李入长安,败张绣,离间马,韩历史上也不会那么出名,谨慎小心的人往往能在这个乱世谋生立命,乃是上等智慧。

我们上面也讲过古人取名非常有讲究,刘备的儿子,刘封,刘禅,刘永,刘理,封禅永世基业,才是我的理想,曹操的一家人,曹操,曹仁,曹真,曹爽都是大将军,儿子我们就不提了,张飞的儿子起的最没水平,张苞,一看就是个草包。

当笑话尔讲讲,我们也不必太过较真,诸葛亮的儿子取名就比较实际,诸葛瞻,不过也很矛盾,不知道诸葛亮取名是希望他高瞻远瞩,还是瞻前顾后,这两个成词用在诸葛亮身上倒是非常的合适。

诸葛谨为什么能最后做那么高的官,有三点。

第一点:联盟势力需要一个中间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