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分析一下古时候家族这个概念,大家就很容易理解,诸葛亮投了刘备,成了蜀汉的丞相,诸葛谨投孙权,成为东吴的丞相,还有一个诸葛诞是后曹魏的重臣,如果诸葛诞当时几十万兵马造反成功的话,这诸葛家族权势则相当的可怕了。
这就一目了然了,家族分散投资是一种家族延续的传承,不管哪一支灭亡,总会有一支存活下来。
只有一支能进入权力中心,变成贵族,那一支便很快的变成大家族,大家族再分旁支,再进行分散投资以应对那些灭九族,朝代更替的灭族之灾。
诸葛亮一生坚持的战略是联吴伐魏,东吴偏安一隅,人口,经济是没有办法和曹魏抗衡的,只有搞联合才有机会,我们对比一下国力。
曹魏七州之地,户数百万,人口没有千万,也有个好几百万,东吴就扬州,交州,户数大概也就二三十万户,人口不过二百万,这就是为什么孙权一直想把荆州夺回来的原因。
周瑜的战略路线是雄据江东,夺取荆州,收服交州,入西川,这样算起来就有四个半州,才有能力和北方的曹操争夺天下。
冀州,幽州,青州,并州,兖州,徐州,豫州,司隶现在都是曹操的地盘,曹操平叛了青兖黄巾叛乱就得了兖州,迎天子得了司隶,打败了吕布和刘备得了徐州,打败了袁术得了豫州,打败了袁绍得到了冀州,幽州,并州,青州四个州。
这跟我们玩游戏一样,先打败黄巾叛乱得一个根据据,迎奉天子,名正言顺,打败一个战神得一个州,打败一个枭雄得一个州,打败一个奸雄得四个州,非常的有趣。
这天下剩下的诸侯不多了,凉州的马腾,韩遂,益州的刘璋,荆州的刘表,江东的孙权。
曹操是要向西打还是往南打,这西凉军阀的态度都非常玩味,可以比喻成墙头草,非常贴切,你如日中天的时候就臣服,就老实,你要是吃了败仗或者别的诸侯势起,就开始反叛,没有什么忠诚可言。
曹操平定乌恒后为什么南下,而不是西进?
第一点:孙权和刘表是不会遣子到朝廷为质的。
第二点:西凉的马腾和朝遂在曹操打败袁绍,平定乌恒后,马腾去朝廷为官,朝遂的儿子去许都为质。
前期曹操攻城掠地都非常的顺利,后期南征三次孙权,数征刘备都是无功而返,原因其实很简单,内部团结,一致对外。
诸候相战的前期,很多武将是立功心切,搞单挑,搞野战对阵,大家都不知道草莽出身的对手,是什么货色,以为天下老子第一,结果胜负概率是很高的。
后期生存下来的武将都是身经百战的将领,都清楚了对手的套路,打起仗来就相对保守,打攻守城池战,只要把城池守住就是最大的功劳,这就限制了战争的胜败概率。
在诸葛亮的国策中,联吴伐魏是第一位,关羽失荆州,糜芳直接投了江东,刘备知道失去荆州就再难有机会二路出兵伐魏了,在自己有生之年,一统天下的梦想就可能彻底破灭。
刘备发动了夷陵之战,诸葛亮为什么不劝?
诸葛亮是不能劝,荆州丢了,诸葛亮也是有责任的,这个时候诸葛亮应该是避嫌,而不是劝刘备不要带兵南下。
刘备带兵南下,是真打算灭了东吴吗?
我认为不是,是为了用军事威压恐吓孙权,让出荆南四郡。
益州出兵要打几个险关才能打到洛阳,从襄阳出兵许都就容易得多,二路齐出这样就成功就多了一倍。
为什么孙权这个时候非常的强硬?
向曹丕称臣,也不愿让出占领的几个郡。
第一点:联蜀伐魏的国策的制定人大都督鲁肃死了,吕蒙接手了这个位置。
第二点:孙权也想有生之年能完成一统天下的理想,完成这个理想就要先占荆州。
第三点:刘备在汉中打败曹操大军,接着又称帝,军事实力变强,名望如日中天,孙权担忧。
第四点:吕蒙是鹰派人物,这个国策就变成了以进攻为主。
在东吴身居高官的诸葛谨为什么不劝孙权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