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绍说:我大概心里有底了,我回去跟众谋士相商一下。
刘备说:好,我等你好消息。
袁绍回去就召开军事会议,袁结说:大家议一议,我们要不要现在打曹操。
田丰说:现在不打,曹操挟天子以令诸候,我们出师无名。
袁绍不看他又看审配,审配说:能打,而且胜利的机会还蛮大。
袁绍摸着胡须,扼首称赞,表示审配说的正和他心思,审配接着往下讲:第一点,咋们兵力上有优势,后勤有保障。第二点,曹操出来打仗,他家里肯定有人搞事情,说不定还搞出什么内乱。第三点曹操集团存在很多问题,咋们一打,都会暴露出来,咋们发现他的问题,再想对策一一对付他,第四点,刘表和孙策,马腾,韩遂这几个人不是省油的灯,咋们和曹操开打,他们肯定要偷袭许都的,说不定连曹操老窝都端了。
审配说:这个仗完全可以打,现在不打,等曹操大后方稳定期,巩固了防线,以后就很难打了。
田丰说:不能打,袁绍望着田丰,看他怎么说。
田丰接着往下说:第一点,咋们兵力上虽然有优势,但是战线很长,战线一长,就可能处处有漏洞,很容易被曹操逐一击破,第二点曹操有一个正义旗帜,咋们出师无名,只要曹操发剿昭给刘表,说咋们是逆贼,刘表是不敢出兵附合,刘表那个人就是一个守着自己三分地,老婆热炕头的家伙,没有这种打配合战的智慧。
至于马腾,韩遂,想打过来不容易,只要曹操派一大将守住长安一线关卡,马腾,韩遂的危胁性就消除了,而且这两个家伙是投靠曹操的可能性很大。
孙策会不会发兵也不好说,江东士人很多都是亲曹派,他们是不想打仗的,虽然孙策常说带兵去许都抢皇帝,不过也只是一句玩笑话,他手下的谋士肯定不会让他这么干的。
孙策可能会打徐州,但是徐州也并不是孙策能打得下来的,曹操和咋们开打的时候,肯定要办法跟孙策搞好关系的,一般可能会政治联姻,许官封候的,即使孙策发兵,曹操也会派兵防守孙策北上的。
咋们发动这场战争,道义上是不占优势的,没有什么外部支援,这仗一开打,也不是一天两天能结束的,要稳扎稳打,步步为赢,即使咋们打赢了一场,也不能一鼓作气打下许都,只要战线长了到时很容易被曹操有机可乘。
&n-->>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p>bsp; 刘备和张飞偷曹操的营失败,又被曹操大将堵住回不了城,刘备跟张飞又跑散了,刘备只好去投了袁绍。
公元198年12月,袁绍正在做战争前总动员,袁绍的谋士分为两派,主战派和主缓派,田丰,沮授一派不主张跟曹操来场大决战,曹操不好打,大决战胜负是五五之数,要袁绍先发展农业经济,搞偷袭,耗死曹操,等曹操内部发生矛盾或者是刘表,孙策来打他,那时候再打就是机会成熟了。
袁绍想打,第一嫉妒心,曹操是他的发小,那只能跟着自己屁股头混的小阿瞒,现在比自己还风光,那不行,不爽。
第二自尊心,我拥有四州之地,数十万大军,曹操不过二州半之地,还没稳定,你们这些谋士还说我打不过曹操,特别是那个田丰经常说曹操是英雄,咋们不是他的对手,我袁某人不如曹操,不爽。
第三虚荣心,袁绍是个爱面子的家伙,曹操把皇帝接回去了,对外宣称自己是反贼,自己可是四世三公,现在倒名不正,言不顺了,不爽。
这三种心理造成了袁绍非打不可,而且越快越好,这要是不打,心里很天都受煎熬,郭图,许攸就摸准了袁绍这个心理,也是主张要打的。
审配跟逢纪也主张要打,立场问题,田丰,沮授反对的他们两个就赞成,这就是立场,可不可以打,是可以打,不过这是冒战争风险的。
武将们也是主张要打的,打了立战功,那袁绍这个时候非常想打,但是举棋未定,他的阵营里分为两派,他要一个借口,至少让他看起来,自己不是那么固执已见的家伙,刘备来了,袁绍如获至宝,为什么?
刘备是刚从曹操那里逃出来,最有发言权,而且袁绍也认为刘备是个英雄。
袁绍出十里相迎,左将军刘备来投靠我袁绍,欢迎,欢迎。
刘备说:我是一个败军之将,来投靠你,我都不好意思了,你还出十里相迎,实在是太客气了。
袁绍说:不客气,你是个英雄人物,来投靠我是容幸,我们一起干掉曹贼。
刘备说:我来这里就是为这件事情来的。
袁绍将刘备请到自己的府上,单独聊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