归无处一听这话觉得不对,闻星东分明是想出去学武的,他神色间不自觉地露出一丝疑惑。闻星东一看不好,忙瞪他一眼,对那老妪说:“娘,出外得吃多少苦。左右我没什么大志气
,不如就在家中待着。难道你非要赶我走吗?”
那老妪一听,拍拍他手,道:“不想出去便不出去罢,左右也能陪陪我这老婆子。”
归无处听了这番对话,知道闻星东是不想在母亲面前表现出想外出习武的样子,也就不多话。他心说这闻星东也算一个大孝子,为了多照顾老母亲,竟不惜牺牲自己的前途未来。这显见是要上孝子传的人物。
他这番感慨,在那极投契的摊主那里得到认同。
他在城中待的这几日,时常在摊主这里吃饭。之前因梅绣一事,他出了一个大丑,之后都不爱在那阁底青石板上过路,也不爱往那阁楼左右看。他虽然不曾与摊主谈论过这事,那摊主倒像是已然知晓,两人默契地不再谈论那女子。除此之外,二人说话倒没什么顾忌。
那摊主在小城中过了一辈子,也不曾外出过。而归无处虽记得的事情不多,好歹也有一些道听途说的奇闻异事。他只将这些事添油加醋说给那摊主听,便将人唬住了。
他将遇着闻星东与其母亲的事说与这摊主听,说完不禁赞了一声孝。那摊主也颇有感慨地说:“可不是,何况并不是亲生。”摊主话一出口,自觉失言,忙摆摆手,“我不过胡说罢了,客官莫往心里去。”
归无处还要再问,那摊主却不肯说。归无处心想:“这是闻
星东自家的事,这摊主定是觉得议论他人是非不好,不愿多说,我也不该强求。总归闻星东若愿意说给我听,自然会告诉我。”又想起闻星东分明想去习武,却自拘于这城中,画地为牢,浪费了数年光阴。只是说到底,这是闻星东自己的决定,旁人也不好多说什么。幸而计寒过几日来,倒是可以教教他,应该也不算晚。
想起计寒,便想起他送信已经好几天了,无论如何,计寒也该来了。
他与计寒,莫怪是好友,一个是归无归处,另一个,也是归无归处。只是他的归无归处,是佳人何迹无处寻。计寒却是至亲无一个,归处也一人。
他是“忘山忘水忘前尘,一诗一酒一闲人”,计寒则是“缁尘扑血悲来冷,雪上加霜更归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