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他们滚!”齐尚气得声音都尖锐了,将一堆奏折往外一推,“立刻滚出皇宫!”
大理寺卿薛世沉声,“皇上息怒,御史弹劾并没有错,事情闹得这么大,他们什么都不做才是大错。”
齐尚咬牙,“但他们现在跪在行政殿外是什么意思?他们在逼我废了齐叔伯,齐叔伯现在都在府中不上朝了,母后也不见我了,他们、他们…现在要我赶走齐叔伯,明天是不是还要我赶走母后?”
倔强的声音竟慢慢染上哭腔,薛世愣了愣,忽地才想起如今皇室单调,齐尚统共也就这两个亲人,那些个后妃是指望不上的,再看泪眼汪汪的齐尚,更忍不住心疼起来。
毕竟只是个九岁大的孩子。
“皇上不必着急,”薛世安慰道,“王爷和太后只是为了避嫌,王爷在外,更是为了查清究竟是谁在背后推波助澜,这是为了皇上还有…太后好。”
齐尚抽噎了两声,脸庞通红,少年难过地看着薛世,“可是万一,外面的人不退怎么办?”
“这个…”
自古御史总有些是为了博美名不怕死的,况且如今流言广传,他们也不得不管,若是真闹个死谏出来,齐尚就是想保住齐璞瑜,也不大占理。
谁想,正在这个时候,小周公公突然从外面跑了进来,紧张道:“不好了皇上,听说宫门外也有人在跪求,都是京中名士,好些人附和呢!”
“他们大胆!”才刚冷静下来的齐尚,轰然爆发,“让禁军把他们抓起来!谁敢再在宫门跪求,定是姚家同党!”
在宫门跪求,其意大不相同。
因为那证明了两件事,一是皇权不重,二则,民心向背,若是任由此事发展,后果不堪设想,但显然让禁军驱逐是个下策。
“皇上且慢,”薛世迅速在脑海里搜罗着解决方法,突然灵光一闪,想到了几个人“皇上,此事禁军不得出面,依臣看,可令顺天府尹以聚众闹事之名抓住领头者,并让刘 长青等人应付。”
“刘 长青?”齐尚反应了片刻,才终于从记忆深处将这个人挖出来,“太学学子?”
薛世颔首,“此事,不可武斗,应以文导,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如若不成,再想办法不迟。只是万万不可动用禁军。”
与民为敌,实不可取。